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9期 前期教訊:
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學模式:在幼稚園推行課程整合 經驗分享
在幼稚園推行課程整合 經驗分享
◎訪問:吳嘉美校長

為何採用課程整合教學
吳校長認為,課程整合有別於傳統教學。在這個教學模式下學習的幼兒無論解難能力、學習動機及創意均有良好的表現。因為課程是利用生活化的學習主題貫通全學科,在幼師的引導下讓幼兒學習如何進行探索、思考及解難。課程整合中的主題是由幼兒息息相關的事物延伸至基礎知識的學習,拓展幼兒的學習興趣,並給予更多空間,啟發幼兒運用創意,把學習的知識以不同形式表達出來。

如何編排課程
課程整合的課程編排,必須經過周詳的計劃才能實行,吳校長介紹了校方課程編排的過程。

第一步是按辦學團體的教學使命,訂定教學目標──「凝聚以幼兒為主導的學習氣氛,啟發其獨立思考,能敢於創新的思維及愛與服務的精神」。吳校長指出,教學目標有如指南針一樣,即使推行任何教學法也引領全體教師朝著同一方向前進。

第二步是選合適的教材並與各級幼師訂定整年的教學內容。由於課程以「主題」方式進行,教師亦不可能「依書直教」,因此在訂定教學內容時,需就教學目標在課本內挑選重心及預計教學的所需時間,以便設計適當的活動。例如在低班上學期「給你一封信」的主題上,校方用了較多日數進行教學,並安排幼兒到郵政局參觀,加深了解書信的處理過程。以下是一幅「給你一封信」的主題網絡圖,反映該課題中的學習內容。
  
三年的幼稚園課程必須連成一貫,因此設計課程的第三步,是由幼兒班、低班及高班全體幼師,一起商討各級課程的銜接。吳校長指出,這個過程不但能夠令課程更為完整,亦可免除重覆的教學內容。


圖 一:主題網絡圖

如何進行活動

完成課程規劃後,接下來介紹課程進入課室後的具體情況,在《廿一世紀幼兒探索學習系列》中有許多教學建議,校方因應校本需要設計不同的活動。

以高班《團團轉》為例,這個單元是希望幼兒學習「轉」的概念及從生活中發現轉的驚喜,進行主題期間校方把課室佈置成「轉」的主題,例如擺放旋轉的玩具(如圖二)。


圖二:旋轉的玩具
活動方面,則安排了一個用攪拌機攪果汁的活動,讓幼兒觀察「轉」的情況。期間幼稚園教師會不斷提問讓幼兒透過先思考、後觀察以達致教學效果。例如:「生活中還有甚麼電器是會轉動的?」;「不同顏色的水果會攪出甚麼顏色的果汁」等。


圖三:魚池旁放滿幼兒創作的昆蟲

又如《蟲蟲飛》這個主題,是要讓幼兒學習觀察昆蟲的特徵、習性,引發他們對生命的好奇。主題中有許多創作的活動,例如讓幼兒戴著自己設計的昆蟲頭飾模仿昆蟲世界進行角色扮演;欣賞昆蟲世界每種生物對稱之美,進行對稱繪畫活動;或是在課室佈置一個魚池讓幼兒就自己的認知創作不同的昆蟲。(圖三)

教師的角色
吳校長強調,幼師必須具備相當的專業及經驗,才能在進行課程整合時,既懂得設計活動,又能在適當的時候提問。例如,在上述的魚池活動中,幼兒用雪條棍做了一條蛇,幼師問幼兒如果蛇把魚兒吃光怎麼辦?幼兒想了一想回答說:「我放一些食物在魚池內,蛇吃飽便不會吃魚兒了。」吳校長說:「不管答案是怎樣,只要幼兒能夠提出理由,幼師都會接受。透過這樣不斷的提問,幼兒思考和解難能力便得以提升。」

保持學習水平的辦法
該園的幼兒在不強迫練字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幼兒的學習水平。吳校長解釋說:「只要孩子愛閱讀,語文能力便能持續發展,因此閱讀在課程整合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較小的幼兒我們會進行講故事的活動,高年級的學生則以閱讀獎勵計劃,鼓勵親子閱讀。」寫字方面,校方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幼兒在聽完的故事或進行過的主題內容當中,挑選有興趣的字來寫。學習的主導歸於幼兒,因此幼兒有了寫字的動機,他們便主動要求幼師教他們喜愛的詞語。

總結
吳校長總結說:「不論採用何種教學法,事先一定要定下清晰的目標,目標不明則會方向偏離,校方希望藉課程整合,培育幼兒成為獨立思考,敢於創新的下一代。」


課室外掛了幼兒創作的昆蟲水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