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趣味漢字教學
大家有沒有想過,謎語「後患」猜一個甚麼字?答:「心」字,因為「患」字最後寫的部件是「心」;「賢婦」又猜一個甚麼字?答:「娘」字,因為「賢」就是「良」的意思,「婦」作「女」字解,合起來就是「娘」字了。這些字謎的設計,都跟漢字的結構有關,可用作漢字教學手段之一。教師掌握一定的字形結構和字義理解規律,配合謎語創設原則,就可以自設字謎,增添教學的趣味。
漢字字形,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是只得單個形體,在結構上不能分拆為不同部件的字,如「人」、「心」、「手」、「口」,合體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可以分拆為不同部件的字,如「杏」字是上「木」下「口」,「聆」字是左「耳」右「令」。漢字中的合體字結構,因於不同部件的組合而有不同的結構模式,根據黃耀樞編(1977)《小學寫字教材概要》(再版增訂本)所載,簡列如下:
1. 左右相等結構的字:如「比」、「姓」、「終」等;
2. 左中右等分結構的字:如「們」、「獅」、「鄉」等;
3. 上下相等結構的字:如「空」、「怒」、「台」等;
4. 上中下等分結構的字:如「完」、「器」、「荒」等;
5. 內外結構的字:如「回」、「圓」、「團」等。
黃耀樞對合體字結構的畫分很仔細,左右結構的字還有左佔字(如「亂」)、右佔字(如「陸」)、上平字(如「塘」)、下平字(如「杜」)等;上下結構的字還有上佔字(如「售」)、下佔字(如「花」)、上窄下寬字(如「是」)、上寬下窄字(如「費」)、上下寬中間窄字(如「哀」)、上下窄中間寬字(如「養」)等;內外結構的字還有上包下字(如「同」)、下包上字(如「幽」)、左包右字(如「區」)、右包左字(如「勾」)等,這裏不作詳細的分析。本文要研究的是,如何把字形教學變得有趣,其中一個方法是猜謎。
猜謎可以引發學生思維,早已是不爭之論。猜謎的方式很多,但不論如何變化,都盡量不把字形的組合結構扭曲,如「省」字,上「少」下「目」,為會意字,因「少目」而生「減省」之義;另一說為「目少視則心專」,故又有「省察」之義,故此,按字源論,不會拆成上「小」下「自」的結構。以下一些字謎,可以用作字形結構教學的手段,既符合字形結構的規則,也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分為三類:
甲、形體刪除類:
1. 田邊(答:「口」字)
2. 斧頭(答:「父」字)
3. 極左(答:「木」字)
乙、形體組合類:
1. 你多心了(答:「您」字)
2. 一寸少一點(答:「于」字)
3. 八千日(答:「香」字)
丙、意義綜合類:
1. 好狗(答:「狼」字)
2. 日月同光(答:「明」字)
3. 水庫(答:「滄」字)
以下有一些跟字形結構有關的字謎,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1. 早上 2. 地表
3. 文武雙全 4. 內因
5. 部位相反 6. 零頭
7. 不正 8. 和局
9. 兩晚相會 10. 枯泉
答:
1. 早上
日╱曰──「早」之上部為「日╱曰」【上下結構】
2. 地表
坡──地為「土」;表為「皮」【左右結構】
3. 文武雙全
斌── 左「文」右「武」【左右結構】
4. 內因
大──「因」內為「大」【內外結構】
5. 部位相反
陪──「部」字左右調轉【左右結構】
6. 零頭
雨──「零」上為「雨」【上下結構】
7. 不正
歪── 上「不」下「正」【上下結構】
8. 和局
抨── 平手為和局【左右結構】
9. 兩晚相會
多── 兩「夕」為「多」【上下結構】
10. 枯泉
白── 枯「泉」無水【上下結構】
二、錯別字教學專題介紹
對於錯別字的研究,一般採用分類法,以求整理出一個系統來。錯別字分類表如下: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令學生掌握一些難寫或經常寫錯的漢字呢?方法很多。不少教師都用拆字的方法,叫學生熟記一些漢字的組合部件,如輸贏的「贏」字由在上的「亡」、「口」,及在下而又從左至右排列的「月」、「貝」、「凡」三個部件組成;若轉「貝」為「女」,就成為姓嬴的「嬴」;轉「貝」為「虫」,就成為蜾蠃(寄生蜂的一種)的「蠃」。此外,又可以用誦念的方式把近形字的結構特徵標出,使學生容易記憶,如開口「己」,半口「已」,閉口「巳」;橫「戌」,點「戍」,「戊」中空等。
現在要介紹的方法,是從字源及文化的角度來幫助學生了解及記憶漢字。例如「恭賀新禧」的「恭」字,屬形聲字,《說文解字》解為「從『心』,『共』聲」。可見「恭」、「共」古音相同,彼此有關,「恭」字下面的「」,為「心」部的變體。恭賀別人,乃從「心」發,不從「水」,由此辨「」為錯字。而「泰山」的「泰」字,原意為「滑」,《說文解字》解為「從『』,從『水』,『大』聲」。因下部為「水」,水有滑的性質,合「泰」字原義,以此辨「」為錯字。其他常見錯別字的分析見下表:
註釋:
請參考張思梵(1994):《糾正錯別字》,香港,雅苑出版社。
解釋部分請參考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1995):《漢語大字典》(縮印本),湖北,四川,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又見台灣教育部於網上發佈有《異體字字典》,亦可依部首及筆畫查考古字形及相關解釋,免費使用,十分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