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香港
Hong Kong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登入
Login
登入
Login
登入
Login
忘記密碼
Forgot password?
首次登記
活動情報
Events
小學
Primary
中學
Secondary
幼稚園
Kindergarten
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小學
Primary
中學
Secondary
幼稚園
Kindergarten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產品目錄表
Catalogue
參考資料
Reference Links
官方機構(本地)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Local)
官方機構(澳門)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Macau)
官方機構(海外)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Overseas)
教育機構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文化藝術
Culture & Arts
教育文摘
Educational Digest
關於我們
About Us
公司簡介
Company Profile
合作伙伴
Partners
客戶服務
Customer Services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營業員資料
Sales Team Info
預約營業員
Appointment Request
書局資料
Bookstore Info
首頁
學與教資源中心
現代教育通訊
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5期
前期教訊:
現代教育通訊115期
現代教育通訊114期
現代教育通訊113期
現代教育通訊112期
現代教育通訊110期
現代教育通訊111期
第109期 2015年12月號
第108期 2015年09月號
第107期 2015年04月號
第106期 2014年12月號
第105期 2014年09月號
第104期 2014年04月號
第103期 2013年12月號
第102期 2013年09月號
第101期 2013年04月號
第100期 2012年12月號
第99期 2012年09月號
第98期 2012年04月號
第96+97期合訂本 2011年12月號
第95期 2011年04月號
第94期 2010年12月號
第93期 2010年09月號
第92期 2010年04月號
第91期 2009年12月號
第90期 2009年09月號
第89期 2009年03月號
第87+88期合訂本 2008年12月號
第86期 2008年06月號
第85期 2008年03月號
第84期 2007年12月號
第83期 2007年09月號
第82期 2007年06月號
第81期 2007年03月號
第80期 2006年12月號
第79期 2006年09月號
第78期 2006年06月號
第77期 2006年03月號
第76期 2006年01月號
第75期 2005年09月號
第74期 2005年06月號
第73期 2005年04月號
第72期 2005年01月號
第71期 2004年10月號
第70期 2004年06月號
第69期 2004年03月號
第68期 2003年12月號
第67期 2003年09月號
第66期 2003年06月號
第65期 2003年03月號
第64期 2002年12月號
第63期 2002年09月號
第62期 2002年06月號
第61期 2002年03月號
第60期 2001年12月號
第59期 2001年09月號
第58期 2001年06月號
第57期 2001年03月號
第56期 2000年12月號
第55期 2000年09月號
第54期 2000年06月號
第53期 2000年03月號
第52期 1999年12月號
第51期 1999年09月號
第50期 1999年06月號
第49期 1999年03月號
第85期《現代教育通訊》:「無為而無不為」的初小中國語文教學
本期教訊目錄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為而無不為」的
初小中國語文教學
◎
廖佩莉 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 助理教授
引言
初小階段是學習語文的黃金時期,也是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的時機。可是現時小學生面對的壓力可不少,要應付沈重的功課。而課改強調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於是無論高年級或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都認為應多指導學生閱讀的策略,遂不斷給他們大量的讀寫練習。其實對於一班初小學生,給他們這麼多的練習,是否真的能加強他們的語文能力?他們會否因為要做大量練習而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很多教師都抱著為學生好的心態而進行「有為」的教學?大量準備練習,設計工作紙等。其實教師有沒有想過「無為而無不為」的教學策略呢?
所謂「無為」是指教師不會主導教學,教師不會純粹講授課文內容、生字、閱讀策略和設計操練式的練習,而是創設環境給學生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引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以達到「無所不為」的地步。李連珠(2006)認為要建構兒童的語文學習即在創造,促成語言萌發的各種條件,讓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自然發展。 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漸漸建立起他們學習語文的基礎。然而教師可應怎樣創造語文學習的環境?
閱讀在於興趣
教師要創造語文學習的環境,必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氣氛。教師須要推薦好書給學生,使他們愛上閱讀,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初小學生特別喜歡閱讀圖畫故事,教師可引領學生看書中的圖片,讓學生學習領會文字與書意關係。教師須培養學生每天閱讀的習慣,誠如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所指閱讀是一種習慣。學生能夠多閱讀,語文能力自然會進步,這就是所謂「無所不為」。
為了增加閱讀的趣味,教師不一定要教授書本的內容和字詞,他們可設計小組閱讀,令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互動,提升閱讀的樂趣。兒童在早期閱讀只會跳讀,讀出他們認得的字。如果教師過於強調孤立地教字彙,常會阻礙兒童的閱讀過程。 若教師在小組中加以引導,配合圖畫和上文下理,由兒童推測詞義, 使能增加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和成功感。學生有了這份好奇心和成功感,他們會愛上閱讀。有了閱讀的基礎,要推展語文學習便不會困難。
語感的培養在於朗讀
教師可從學生已閱讀的書籍,抽取有趣部分和他們一起朗讀,目的不是要他們念默,記憶文意;而是培養他們欣賞語文的能力。朗讀是分享作者的意念,教師只需和學生投入朗讀,學生便能領略作品的深層意思!朗讀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感動,在不知不覺中培育他們的語感。如果學生熟讀成誦,逐漸形成基礎語感後,讀書通順,說話流利,寫作流暢就不是難事了。
說話和聆聽在於互動
朗讀後,教師可和學生討論書本的內容,在討論的過程中,便會產生說話和聆聽的互動作用。近代有關語文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學習語言是發展式的,他們在豐富的語文環境中,常自然地進行談話、閱讀和書寫的經驗;兒童在周遭人們談話中自然地學習說話,從日常交談中發展他們自己的語言規則系統。
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從口語訓練入手是順乎自然,事半而功倍。先有語後有文,語是文的基礎,文是語的提高,二者有明顯差異而又互相滲透,這是人類語言起源和發展的規律,當然也是人們學習一種語文的過程。 因此,教師和學生進行閱讀後的討論,可從中訓練學生的說話和聆聽能力,作為寫作前的熱身。
寫作在於創設寫話的情境
閱讀後的討論往往是創設寫話的好時機,例如小組改寫故事,續作故事,寫信給主角。每小組的學生可用接力方式每人說一句或一小段,教師將學生口述的句子寫在黑板上。寫話的目的是讓他們開開心心說出來,然後再寫下來,讓全班同學學習規範化書面語的表達樣式。教師不一定要在黑板上完成整個故事,可寫了一半,讓學生續寫未完的部分。這種寫作方式是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模式。
教師不必為學生解說寫作大綱和每段大意,他們只要和學生在互動中把學生腦子裡所想的東西,要說的話,好好地組織起來。其實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最感困難的是將話語轉化為書面語。要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需要一種工具,這工具就是文字。 教師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雖然沒有教授知識,但卻能夠幫助學生利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寫話的過程中,學生已有意無意地學習了書面語。
創作可作閱讀材料
學生在寫話課中完成的作品,教師可選取佳作,給予全班閱讀,目的是表揚和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學生看到自己和同學的作品,都會很喜歡朗讀和閱讀。這些閱讀材料,能符合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創作,植根于他們的意念和口語中,這確能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結
初小的語文教學應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加強朗讀,創設寫話的情境。教師宜綜合聽說讀寫等多項有趣的語文活動,培養他們喜歡閱讀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生的語文基礎便慢慢地建立起來,從而達到「無不為」的境地。相反地,若教師在初小階段,便給予學生操練式的練習,徒增壓力,弄致揠苗助長,會使學生害怕學習語文,對日後的學習帶來負面的影響。
李連珠.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出版社,2006,頁223
黃瑞琴.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頁45
黃瑞琴.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頁17
江平.芻議義務教書中的語感培養.,語文建設,2006第二期,頁34
黃瑞琴.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頁45
鄒賢敏,王晨.重讀呂叔湘.走進新課程,2003,頁3至頁4
鄒賢敏,王晨.重讀呂叔湘.走進新課程,2003,頁39
參考文獻
‧
鄒賢敏,王晨(2003)。《重讀呂叔湘.走進新課程》。湖北,湖北教育。
‧
江平(2006)。〈芻議義務教書中的語感培養〉,《語文建設》。
‧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出版社。
‧
黃瑞琴(1997)。《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本期教訊目錄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