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5期 前期教訊:
第85期《現代教育通訊》:「無為而無不為」的初小中國語文教學
「無為而無不為」的
  初小中國語文教學
 廖佩莉 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 助理教授

引言


  初小階段是學習語文的黃金時期,也是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的時機。可是現時小學生面對的壓力可不少,要應付沈重的功課。而課改強調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於是無論高年級或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都認為應多指導學生閱讀的策略,遂不斷給他們大量的讀寫練習。其實對於一班初小學生,給他們這麼多的練習,是否真的能加強他們的語文能力?他們會否因為要做大量練習而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很多教師都抱著為學生好的心態而進行「有為」的教學?大量準備練習,設計工作紙等。其實教師有沒有想過「無為而無不為」的教學策略呢?
  所謂「無為」是指教師不會主導教學,教師不會純粹講授課文內容、生字、閱讀策略和設計操練式的練習,而是創設環境給學生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引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以達到「無所不為」的地步。李連珠(2006)認為要建構兒童的語文學習即在創造,促成語言萌發的各種條件,讓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自然發展。 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漸漸建立起他們學習語文的基礎。然而教師可應怎樣創造語文學習的環境?

閱讀在於興趣


  教師要創造語文學習的環境,必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氣氛。教師須要推薦好書給學生,使他們愛上閱讀,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初小學生特別喜歡閱讀圖畫故事,教師可引領學生看書中的圖片,讓學生學習領會文字與書意關係。教師須培養學生每天閱讀的習慣,誠如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所指閱讀是一種習慣。學生能夠多閱讀,語文能力自然會進步,這就是所謂「無所不為」。
  為了增加閱讀的趣味,教師不一定要教授書本的內容和字詞,他們可設計小組閱讀,令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互動,提升閱讀的樂趣。兒童在早期閱讀只會跳讀,讀出他們認得的字。如果教師過於強調孤立地教字彙,常會阻礙兒童的閱讀過程。 若教師在小組中加以引導,配合圖畫和上文下理,由兒童推測詞義, 使能增加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和成功感。學生有了這份好奇心和成功感,他們會愛上閱讀。有了閱讀的基礎,要推展語文學習便不會困難。

語感的培養在於朗讀


  教師可從學生已閱讀的書籍,抽取有趣部分和他們一起朗讀,目的不是要他們念默,記憶文意;而是培養他們欣賞語文的能力。朗讀是分享作者的意念,教師只需和學生投入朗讀,學生便能領略作品的深層意思!朗讀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感動,在不知不覺中培育他們的語感。如果學生熟讀成誦,逐漸形成基礎語感後,讀書通順,說話流利,寫作流暢就不是難事了。

說話和聆聽在於互動


  朗讀後,教師可和學生討論書本的內容,在討論的過程中,便會產生說話和聆聽的互動作用。近代有關語文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學習語言是發展式的,他們在豐富的語文環境中,常自然地進行談話、閱讀和書寫的經驗;兒童在周遭人們談話中自然地學習說話,從日常交談中發展他們自己的語言規則系統。
  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從口語訓練入手是順乎自然,事半而功倍。先有語後有文,語是文的基礎,文是語的提高,二者有明顯差異而又互相滲透,這是人類語言起源和發展的規律,當然也是人們學習一種語文的過程。 因此,教師和學生進行閱讀後的討論,可從中訓練學生的說話和聆聽能力,作為寫作前的熱身。

寫作在於創設寫話的情境


  閱讀後的討論往往是創設寫話的好時機,例如小組改寫故事,續作故事,寫信給主角。每小組的學生可用接力方式每人說一句或一小段,教師將學生口述的句子寫在黑板上。寫話的目的是讓他們開開心心說出來,然後再寫下來,讓全班同學學習規範化書面語的表達樣式。教師不一定要在黑板上完成整個故事,可寫了一半,讓學生續寫未完的部分。這種寫作方式是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模式。
  教師不必為學生解說寫作大綱和每段大意,他們只要和學生在互動中把學生腦子裡所想的東西,要說的話,好好地組織起來。其實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最感困難的是將話語轉化為書面語。要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需要一種工具,這工具就是文字。 教師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雖然沒有教授知識,但卻能夠幫助學生利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寫話的過程中,學生已有意無意地學習了書面語。

創作可作閱讀材料


  學生在寫話課中完成的作品,教師可選取佳作,給予全班閱讀,目的是表揚和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學生看到自己和同學的作品,都會很喜歡朗讀和閱讀。這些閱讀材料,能符合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創作,植根于他們的意念和口語中,這確能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結


  初小的語文教學應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加強朗讀,創設寫話的情境。教師宜綜合聽說讀寫等多項有趣的語文活動,培養他們喜歡閱讀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生的語文基礎便慢慢地建立起來,從而達到「無不為」的境地。相反地,若教師在初小階段,便給予學生操練式的練習,徒增壓力,弄致揠苗助長,會使學生害怕學習語文,對日後的學習帶來負面的影響。


   李連珠.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出版社,2006,頁223
   黃瑞琴.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頁45
   黃瑞琴.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頁17
   江平.芻議義務教書中的語感培養.,語文建設,2006第二期,頁34
   黃瑞琴.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頁45
   鄒賢敏,王晨.重讀呂叔湘.走進新課程,2003,頁3至頁4
   鄒賢敏,王晨.重讀呂叔湘.走進新課程,2003,頁39



參考文獻
鄒賢敏,王晨(2003)。《重讀呂叔湘.走進新課程》。湖北,湖北教育。
江平(2006)。〈芻議義務教書中的語感培養〉,《語文建設》。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瑞琴(1997)。《幼兒讀寫萌芽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