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5期 前期教訊:
第85期《現代教育通訊》:網絡探究(WebQuest)教學計劃
網絡探究(WebQuest)教學計劃
陳燕輝 校長
文可為 老師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在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協作獎勵計劃」的撥款支持下,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正推行一個名為「探究網絡資源中心及網絡資源平台專題式探究為本網絡學習的深化發展」的計劃。這個計劃旨在嘗試使用網絡環境及資源,通過由教師設計的探索網站(WebQuest),讓學生進行通識科(中學)或常識科(小學)專題研習。期望學生通過資訊科技及網絡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配合流動裝置Ultra-Mobile PC(UMPC)的使用,達致高層次思考及提升解難能力。整個計劃共有八所學校(四間中學及四間小學)參與,並與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教育促進中心CAITE協作及獲得資訊科技業界的支援。

有關網絡探究


  「網絡探究」(WebQuest)是一種以探究為本(enquiry-based learning)的學習模式,讓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及網絡環境,進行高階思維解難式協作學習。透過完成指定的工作項目(任務),「網絡探究」可以培養學生的高層次思維及協作能力。「網絡探究」的原創者是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教育科技系Professor Bernie Dodge(杜博禮教授)。杜教授指出雖然現時很多學校已接上互聯網,但是網絡學習的課程設計仍未有公認有效的學與教模式。所以杜教授開發了著名的WebQuest(Web + Quest)教學模型,學習活動由解難式任務學習為主導,透過教師預先設計的學習歷程,配合相關網絡資源,學生可以找到所需的資訊,進行資訊的篩選、分類、處理、分析、綜合及評價等高階思維學習活動。
  根據杜博禮教授的網絡探究(WebQuest)設計原理,完整的網絡探究應該由五個組模所組成,分別是簡介(Introduction)、任務(Task)、過程(Process)、評估(Evaluation)、結論(Conclusion)。每個組模均各具功能,缺一不可。教師先就所任教的學科選定適合的題目為選材,並將之設計為一個協作式探究學習的議題。學生會就老師所設計的任務,配以特定的角色及身份進行探究學習,輔以教師設計的學習歷程及相關網絡資源,解決任務中所要求處理的難題。整個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是網絡探究網站的設計者,並期望能在過程組模中加入鷹架原理,支援學生的探究解難學習。

計劃簡介


  本計劃名為「探索網站資源中心及網絡資源平台專題式探究為本網絡學習的深化發展」,乃獲得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資訊科技教育協作獎勵計劃」撥款,於2007年3月到2008年8月期間進行。整個計劃的目的旨在嘗試使用網絡環境及資源,通過由教師設計的探索網站(WebQuest),讓學生進行通識科(中學)或常識科(小學)的專題研習。期望學生通過資訊科技及網絡環境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配合流動裝置(UMPC)的使用,達致高層次思考及提升解難能力。整個計劃由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為計劃統籌,並邀請八所學校(四間中學及四間小學)參與。並得到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教育促進中心(CAITE)及資訊科技業界三星電子(SAMSUNG)作學術研究及技術支援,使計劃得以順利推展。


參與學校名單:
小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
‧聖羅撒學校

中學
‧佛教大雄中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保良局胡忠中學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活動施行


  整個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教育促進中心會提供三項服務:
一、跟參與學校協作,與教師共同根據網絡探究(WebQuest)的原理,設計一個學科為本的教件,提供資源及鷹架予學生學習;
二、開發一個即時網上製作網絡探究(WebQuest)教件的平台,使教師能專注於教件內容設計而不費時於設計技術層面;
三、提供研究報告予學校,於使用流動裝置及網絡探究(WebQuest)後,對學與教成效的改變。
  參與學校根據與大學協作下的教學安排,將教師創作的網絡探究(WebQuest)實施於教學中,並配合流動裝置(UMPC)工具支援學生進行高階思維及自主學習。教師在整個網絡探究(WebQuest)教學活動中,擔當教件設計者及教學執行者,角色由學習活動的主導講解者(Lecturing)變為學習的促進及支援者(Facilitator)。事前的教件設計工作甚為重要,教師需在網絡探究(WebQuest)的過程(Process)中提供適當的鷹架予學生,解決任務(Task)中的困難,達到解難式任務學習的要求。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則為計劃的統籌,負責各校教學進度協調、器材調動及支援,並聯同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教育促進中心協作,支援參與學校整個教學流程。資訊科技業界三星電子(SAMSUNG)則提供四十部Ultra-Mobile PC(UMPC)及技術支援,使學生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探究式專題研習。

教學研究初步結果


  有關整個計劃為期一年,研究重點有二:
一、應用「網絡探究」及UMPC 對學習的好處、應用時教師值得注意的地方、「網絡探究」對學生「關鍵技能」發展的影響
二、網絡探究在學與教的應用與學生解難能力的提升
  現階段有四間學校已進行有關教學活動。在本報告我們會先就以下三方面作研究初探:
‧研究項目一:整體網絡探究學習觀感
‧研究項目二:比常用的講授學習模式更有趣
‧研究項目三:比其他專題研習模式更有趣
  具體的研究分析,會待整個計劃完結後才作匯報。
  針對以上兩個研究重點分別在兩所學校中進行研究
‧重點一:兩所小學
‧重點二:兩所中學

研究項目一:整體網絡探究學習觀感
‧79.3%學生十分喜歡或喜歡「網絡探究」這種學習形式
‧88.9%學生十分同意或同意利用「網絡探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80.5%學生十分同意或同意利用「網絡探究」能令他們更主動學習
‧79.9%學生十分希望或希望可以用「網絡探究」這形式來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
  面談中,學生表示「我們很享受這種較自由、獨立的學習過程,令我們學習更主動,也讓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創作力。」

研究項目二:比常用的講授學習模式更有趣
‧跟據學生問卷調查的分析,80.8%學生十分同意或同意利用「網絡探究」學習比常用的講授模式更有趣
‧面談中,教師表示這大致與「網絡探究」較自由、獨立的學習過程有關
‧面談中,學生表示「『網絡探究』引發我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尤其喜歡藉網上資料自行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也喜歡隨時可以運用網上資源來學習帶來的方便。」
‧研究員觀察,指這與既富挑戰性又真實的學習任務有關


研究項目三:比其他專題研習模式更有趣
‧跟據學生問卷調查的分析,81.3%的學生十分同意或同意利用「網絡探究」學習比其他專題研習模式更有趣
‧面談中,學生表示「『網絡探究』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使用網上的學習資源,這也大大豐富了我們的學習機會。」
‧面談中,教師表示這大致與「網絡探究」鼓勵設計清晰、富挑戰性並有趣的任務有關,設計有助學生從獨立學習中引發更大學習興趣

總結


  整個教學計劃的出現,是期望探討如何通過網絡探究(WebQuest)專題式解難探究學習,有效使用網絡環境進行高階思維學習。亦期望探討使用流動裝置如何能支援學生達到自主網絡探究學習的模式。整個計劃仍在進行階段,期望在完成整個教學研究計劃後,能為未來的新高中的科本專題研習提供參考模式,亦能使學界體會到網上專題研習配合流動學習的策略,對學生善用網絡環境進行自主學習帶來的優勢。

計劃網站:
http://webquest.bmf.edu.hk/UMPC_WEB/

作者聯絡:
- 文可為先生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wallace_mhw@alumni.cuhk.net
- 陳燕輝校長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cyf@bmf.edu.hk
- 李芳樂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教育促進中心
flee@cuhk.edu.hk
- 謝永祥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教育促進中心
alextse@cuhk.edu.hk

本計劃乃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協作獎勵計劃」的撥款支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