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一九九八年開始著力在學校推行「資訊科技教育」,繼而訂定《資訊科技學習目標》,並繼初中後於小學推出《電腦認知課程》。轉眼間《電腦認知課程》已在基礎教育上奠定了基石。資訊科技科課程應如何進一步發展?答案不言而喻,資訊科技科的課程不應只追求教授如何使用嶄新的應用軟件,還應配合適應知識型社會的需求。知識型社會需要具備學習能力的公民處理複雜而多變的任務。因此,發展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最終目的,就是培育其處理資訊的能力。基礎教育的資訊科技科課程可透過設計如專題研習課等發展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 |
|
|
若未來資訊科技科課程的存在價值是學習能力的培育,則現時側重教授應用軟件技能的方向需要調適改變。改變的第一個途徑是提供應用資訊科技基本知識的機會,其目的是藉著應用過程提供機會讓學生了解及掌握學習方法的基本知識。應用資訊科技基本知識的其中一種方法是策動專題研習。圖一展示了資訊科技科課程的發展的方向。 |
|
|
圖一:資訊科技科課程的基本知識與各科正規課程的相互關係 |
專題研習集教與學於一身,其內容可以由鑽研學術問題到解決生活疑難,是一種真實的學習活動。專題研習的教學模式並沒有固定的規格,但其教學過程則主要透過學習主題為載體,引領學生主動探究,進入研究及探索的領域。學生經過一連串的學習活動如對問題的擬設搞定、資料的查閱分析到最後答案的獲取分享,培育出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親身體驗整個鑽研學術問題的知識生產過程,可讓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實際感受整個解決生活疑難的學習過程,更可進一步促進了解社會。因此,專題研習課具培養學生學習如何學習的意義。 資訊科技科引進專題研習課具雙層意義:其一是資訊科技科可透過專題研習活動培育學習的方法;其二是學生可應用資訊科技知識及透過專題研習學習各科的正規課程,因而可創造條件達到跨科學習的教改目的。圖一展示資訊科技科課程的基本知識與各科正規課程的相互關係。資訊科技科教師透過專題研習課教授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可更有效地讓同學理解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例如設定專題「請用一個你明白的方法求取的近似數值,要多近似就多近似」讓學生學習試算表,可更有效地讓同學理解試算表的試算功能和意義。若資訊科技科教師能協調同級各科教師推動跨科的專題研習,則可促進學生學以致用,運用資訊科技、學習方法及各學科的知識鑽研學術問題及解決生活疑難,使學習更具真實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