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浩瀚博大,要全面認識中國文化,談何容易?要在小學中推行「認識中國文化」活動,實需大刀闊斧,從龐雜的文化肌理中,抽取易明的、與現代生活緊貼的部份,加以提煉,讓學生從趣味饒富的活動中學習,愉快地踏出認識中國文化的第一步。 伍華書院小學上午校為了加深同學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從1999年開始,率先從台灣引入「誦讀經典文學」的風氣,於校內推行「《三字經》聲聲入耳」活動,讓學生體驗誦讀經典文學的樂趣。翌年,「誦經計劃」推至全校24班舉行,開展「明理祥和《弟子規》」活動;乃至今學年的「唸小學,讀《大學》」誦經計劃
─ 從《三字經》到《弟子規》,至《四書》中的《大學》;「誦讀經典文學」的風氣,已於伍華書院小學上午校內成熟扎根,成為校內「學校文化」的一部份。 為了讓同學更全面認識中國文化,在2001至2002年度的新學年中,我們於校內推行「茶藝飄香溢伍華」活動,把品茗的風尚介紹給全校同學及家長,讓他們對茶藝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內地及台灣均十分重視「茶藝文化」的推廣,致力於中小學間發展茶藝文化教育。相對而言,香港對茶藝文化教育的關注程度,則有遜於上述兩地。透過這項活動,校方希望能增加同學對茶藝文化的認識,使植根於中華大地的「茶」文化世代相傳,發揚光大,讓學生愉快地學習祖國統傳文化中的精髓。 同學親手泡茶 此外,本港學童的體能質素遠遜於世界各大城市的學童,時有過重情況;究其原委,此與香港人日常飲食習慣有莫大關係。本港學童常吃「快餐」,多飲「汽水」、「果汁」,高糖分高熱量的飲料是導致兒童過胖的主因之一。小朋友抗拒「飲茶」,主要是因為對「茶」的認識不深;他們日常所接觸到的「茶」,都是食店內有色無味,淡而不香的茶,小朋友沒興趣飲用,是能理解的。為此,我們希望同學們能夠透過這項活動,在學習「製茶」、「泡茶」等過程,親手泡出一杯香氣四溢的茶,提高同學對「茶」這種飲料的興趣,把「飲茶」變為「品茗」,從而認識「茶」對身體的益處,增加對飲食衛生、個人健康的認識,以現代衛生準則學習傳統文化。 「茶藝飄香溢伍華」活動首個項目─「茶藝文化講座」於2001年10月13日舉行,是次活動邀得「香港茶具文物館」資深「茶師」─劉漪漣小姐臨校主持講座,讓同學對「茶藝文化」作初步了解。劉小姐有多年主持「親子茶藝講座」經驗,熱心教育,致力推廣茶藝文化;她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向全校同學介紹泡茶的正確方法,深入淺出地講解茶葉的種類及喝茶的益處,同學和老師們都得益不少。講座當日,同學們除了能夠學習到有關茶葉各方面的知識,更有機會親身體驗泡茶「一看、二聞、三品嚐」的三個步驟;同學們有機會充當「茶博士」,大家都感到新奇有趣,這實在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 為了令同學進一步了解茶樹的生態、採茶、製茶及泡茶的過程,55位師生及家長在校長的帶領下,於聖誕假期北上廣東省中山縣五桂山茶園參觀學習,參加為期三日兩夜的「中山茶藝學習團」。 中山縣五桂山茶園是廣東省著名的產茶區;同學們於茶園內,由專人指導,學習「製茶」的四大程序:「採青」、「萎凋」、「發酵」及「殺青」。同學們有機會於茶園內「採青」,親手從茶樹上採下幼芽,經過日光萎凋及室內發酵的程序後,在茶農的指導下,同學們嘗試「炒茶」殺青,親身體驗「製茶」的過程。除了到茶園學習,老師更安排同學參觀「蜜蜂博物館」、「中國近代歷史資料館」、「軍事博覽館」等,讓同學對祖國歷史文化有深一層的體會。 以下是一些同學從中山回港後寫下的點點心聲,從中可窺知同學們對「中山茶藝」之旅的感受: 「這次到茶園學習採茶的經驗,令我了解到,原來喝一杯茶背後有那麼多學問!我以後不會再浪費一點一滴的茶了。」 「我有機會親自採摘茶葉,採青時要採茶樹幼嫩的葉子,這真是不容易,而且,炒青時要用手翻動熱鍋上的茶葉,那真的很熱,泡茶時所用的水也很熱,但茶的味道卻很香,我從未喝過如此香的茶。我很希望校園內的茶樹快高長大,讓我能再次嘗試採茶的滋味。」 為使未能親身前往中山學習的同學,有機會一嘗當「小茶農」的滋味,我們特地從五桂山茶園運載茶樹一株回港,並植於校園之內,令校園變為茶香四溢的「小茶園」。除此之外,參加了「中山茶藝學習團」的同學,會將是次旅程的所學所聞,製作成「專題研習報告」,將經歷與全校同學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