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0期 前期教訊:
家教教育新趨勢 ── 教師如何看 中國語文科課程改革
教師如何看 中國語文科課程改革
黃慧嫻

引言:
一九九九年,教育統籌委員會進行了教育制度的檢討,當中建議香港教育體制需要全面改革,不論在機制及課程上。本社身為教育界的一分子,有見及此,特別成立了研究及發展組,對建議的新課程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研究目的:

  1. 調查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同程度
  2. 調查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掌握程度
  3. 調查教師有信心實踐的項目
  4. 調查教師對新課程,最欣賞或最憂慮的地方

研究方法:
問卷對象是86間中學,任教初中的中文科老師,而每一間學校派發的問卷不超過三份,而回覆率則達78%。

67間回覆的學校當中,津貼中學約佔八成半。這些學校,現正推行一項或多項計劃,有62%學校進行課程調適或校本剪裁與課程,54%進行優質教育基金的計劃,31%進行家校合作項目,還有22%學校有進行QAI (優質教育視學)及10%進行躍進學校計劃。

129個回覆問卷的老師中,有34%是中文科的科主任,其餘是任教中文科的老師。他們可能同時任教低年或高年班的學生,所以有63%任教中一至中三,52%有任教中四或以上。為了配合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有78%老師有BIT水平,15%老師有IIT水平及2%老師有UIT水平(表1)。另外有64%老師是師資訓練之學位教師,而且有53%老師有1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他們的意見是很寶貴的,在此鳴謝各位老師的協助與支持。

研究結果:
對於中國語文科(初中)新課程,老師們有不同的看法,大約有五成老師認同新課程的理念,完全認同的老師有34%,完全不認同的小至1%,其他老師則表示不清楚或沒有意見。

老師對於新課程最有信心實踐及掌握的項目是甚麼﹖(表2)
結果指出,有超過60%老師認為最易掌握的是單元教學理念及語文能力訓練兩部分,而最有信心實踐的則是訂立“學習∕教學目標”、“學習∕教學重點”、安排“單元課節”及編寫“課程大綱”;至於覺得難以掌握的是培訓學生自學能力、教材結合的取向及學習的評估表。

老師欣賞新課程的甚麼地方﹖ (表4)
對於中文科的新課程,老師最欣賞的地方是課程的靈活性。因為可以按校內學生的程度選擇文章,不受範文規限,老師有更大的自由及空間靈活地編配教材;其次欣賞的是課程能切合學生需要,老師可以用較活潑的形式施教,而且同學多了發表意見的機會,調適學生的程度,針對學生毛病;老師亦欣賞課程具創意、有趣味性及教授與時代吻合的教材。

老師最憂慮新課程的甚麼地方? (表5)
對於中文科老師來說,最憂慮的是時間不足,不夠時間設計課程、編寫或預備教材;其次的是支援教材不足,在坊間難找相應的教材配套,參考的資料不足等;亦有老師認為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及百務纏身難以兼顧。

總結:
透過今次問卷調查,老師對中國語文科(初中)新課程,雖然仍有不能掌握的地方,感覺支援不足、工作量大及力不從心等憂慮;但老師們正為迎接未來課程而不斷努力摸索,充滿信心實踐,他們欣賞新課程帶來的靈活性及切合學生的需要,但為了使新課程達到如期的效果,建議教育署應盡快解決以下問題:

  1. 增加資源及支援給教師
    試行新課程時,往往因資源不足,令教師感到新課程難以實行或感到乏力。若多提供教育資源中心,協助教師解決在教學上的問題;教師就可輕鬆地實行新課程;另外提供適當的地方,讓不同學校的教師分享教學心得及交流教學資料,教師就可以有更多資源來互補不足。

  2. 協助教師裝備自己
    在新課程下,教師可能會對某方面的知識不足夠,例如在單元教學的課程中,需要朗誦一篇文章,若教師對朗誦的音韻或詩詞歌賦並不熟悉,又如何教授呢? 政府應開設更多有關課程來培訓教師,以免教師在「半桶水」的知識水平下教授學生。

  3. 解決教師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
    若學校推行課程調適或校本課程剪裁,教師的工作量無疑地增加了,為配合學生需要,教師要搜集資料來自編教材或選擇坊間現有的教材﹔另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進修及空間來製造活動教學。師生的比例不足,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