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9期 前期教訊:
讀破萬卷書──"閱讀在未來世界的改變" 研討會
"閱讀在未來世界的改變" 研討會
鳴謝:郝明義、梁文道、郭少棠、陳原 | 採編:黃慧嫻

前言
自遠古時代起,已經有不同的文字記載方式,由從前的手抄書籍到活版印刷。再進步到雕版印刷甚至乎電腦印刷,直到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閱讀已不只局限於書籍上,大家可以透過互聯網閱讀,輕輕鬆鬆吸收新知識及找尋資料。

主講者郝明義先生在本年七月的香港書展—「閱讀在未來世界的改變」研討會上,為大家探討讀者如何從不同的媒界閱讀及吸收知識;此外他將閱讀重新定義並剖析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次研討會邀請到三位客席嘉賓:陳原教授(著名語言學家)、郭少棠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梁文道先生(文化評論人),他們分別回應及交流現時閱讀方向和趨勢。是次講座,是由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出版學會合辦。

為甚麼閱讀/怎樣閱讀
郝明義先生提醒我們,在閱讀前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甚麼閱讀及怎樣閱讀? 若能明白及能掌握閱讀的人,便會成為「贏家通讀」。

當我們需要資料時,都不其然會走到圖書館、書店上或用電腦互聯網尋找,但形形色色的資訊容易使人感到迷惘,所以我們需要一套有效的閱讀方法,為自己重新建立閱讀體系。郝明義先生笑說,他自己花了五十年時間來調整知識,他以此經驗提醒我們,在吸收知識的同時,還要配合不斷重整和吸收,才能獲得完備的智慧。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知識體系上,特別要懂得整理知識的方法。

網上閱讀尚未成熟
我們尋找資訊時,互聯網是最簡單直接的媒介,網上閱讀勢必成為未來新趨勢,話雖如此,其實網上閱讀尚有許多不足之處,以下是郝先生為我們所作的分析。

  1. 有關的技術還不夠成熟:透過互聯網閱讀,談不上舒服,亦不夠方便。
  2. 文字表達未能刺激讀者:網上閱讀,主要是用文字來表達,由於還沒有精密的內容設計,應有的特質還未能發揮以致閱讀樂趣減卻,所以與閱讀書籍的情況相若。
  3. . 交易環境未成熟:作者的版權難以保障,間接影響創作與設計者的意願。
  4. 閱讀模式未發展:配合新型態閱讀模式,需要新式的服務,但現在還未發展成熟。

認知媒介
互聯網上所載的知識,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法去吸收,有些人善於解讀文字、有些人則要圖文並茂、還有些要用語音來吸收,各人用不同的感觀去領悟知識。互聯網就是結合文字、聲音、圖像等形態,讓不同類型的人士選用,可惜人類有時候誤用了。人不應依賴遊戲、視覺吸收知識,應在文字內容上獲取。人類顛覆了文字,回歸文字以外的全觀認知能力,令人有興奮之處,也有風險。過分刺激,不惜耽溺,不但不能掌握「全觀意義」,反成了「偏觀」,讀者應具備「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心態。

是機會也是險惡

嘉賓回應—網上閱讀的特點
綜合三位嘉賓的回應,網上閱讀具備以下的特點。

  1. 網路上並無中心,任意縱橫,亦沒有時間限制,不斷流轉,現在出現的結果,下一分鐘可能都會變了。每個人不斷在分裂,不斷綜合,找不到自己,就會迷失自我。
  2. 透過互聯網,世界各地政局及文化的透明度越來越高,家庭觀念及風俗同時互相感染,每個人的生活也會隨之而改變,所以教育配套上還要多下一點功夫,以免不良的風氣入侵。
  3. .有了互聯網,我們不再需要擔心書本儲存問題,若要尋找書籍,只要在鍵盤上一按,馬上一目了然,帶來不少方便。

發展網上閱讀
網上閱讀會取代閱讀書籍嗎?
網路擔當了知識傳播中心的角色,不論用文字或是圖案也能傳遞知識,網上閱讀是不會取代書本的,相反能引發出它的本質來,亦刺激出人們正視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