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6期 前期教訊:
全方位投入教改 ── 專訪五間小學校長推行教改的實踐工作
全方位投入教改 ─ 專訪五間小學校長推行教改的實踐工作

採訪
劉淑英黃慧嫻何定邦賴 穎龍詠怡孫震

鳴謝
2. 中華基督教香港區會基慧小學 (上午校) ─ 陳自端校長
3. 柴灣海星小學 ─ 李杞年校長
4. 香港布廠商會公學 ─ 陳靈熙校長
5. 香港道教聯合會吳禮和紀念學校 (上午校) ─ 梁贊榮校長
(排名不分先後)


前言

受訪校長大多都認同整個教育改革的方向,認為教育改革中所展示的是一幅理想的教育藍圖,但由於項目繁多,故在推行上需要有適當的時間配合以供社會各界適應。

這些學校一向都有實行建議書中所提出的方案 (如運用資訊科技教學和推廣閱讀風氣等);有部份學校則要在原有的一套校務發展計劃上作出修訂,以茲配合。下面是他們的專訪內容:

一‧ 教育改革有關課程部份的四個關鍵項目

1. 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學校有甚麼相應的措施?
各校長皆認同德育及公民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學校在推行的時候大體有兩個主要的方向:
一‧ 課堂內
二‧ 課堂外
課堂內
* 在課堂內,由學生輔導主任和訓育主任進行校本輔導。
布廠商會公學:
* 由班主任在德育堂上教導學生。
課堂外
基慧小學:
* 學校以隱蔽和滲透的形式推行德育和品德教育,主要考慮到德育教導與學生日常生活的關係非常密切,大部份學生的德育問題主要是沿於生活教導有偏差,以致未能培養出良好的生活習慣,故此這種方法亦易為學生所接受;
* 五年前已把訓導主任易名為 ─ 生活教導主任,於校內組織一個生活教導小組,由該級的一位老師負責,在課外時間例如早上排隊、課堂小息或放學等待校巴之際向學生灌輸公民意識;
* 『訓輔合一』:輔導主任則因應各年級的特別需要而作相應的輔導。於其中滲入校本的教育。此方法較傳統方法奏效,更可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2. 在推廣閱讀風氣上,學校有甚麼相應措施?

推廣閱讀風氣方面
各校均極積鼓勵學生多參與校內和校外的閱讀獎勵計劃,例如「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信興閱讀獎勵計劃」、公共圖書館主辦的「千禧閱讀承諾計劃」、「兒童及青年閱讀計劃」等。
布廠商會公學:
* 利用校內設立的圖書館來推動閱讀風氣,為學生提供精美多圖、文字正確、種類繁多的書籍。
海星小學:
* 定期安排學生到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培養學生課餘到圖書館借閱課外書的習慣和教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技巧;
* 利用校內設立的圖書館來推動閱讀風氣,為學生提供精美多圖、文字正確、種類繁多的書籍。
* 推行「親子閱讀計劃」。
* 為鼓勵閱讀風氣更把學生的閱讀報告編印成冊。


* 定期安排學生到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培養學生課餘到圖書館借閱課外書的習慣和教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技巧。
吳禮和紀念學校:
* 「親子閱讀計劃」;
* 利用『優質教育基金』的款項輯錄了一些優異的閱讀報告並印製成閱讀紀錄冊,讓全校學生共同欣賞和學習;
* 利用校內設立的圖書館來推動閱讀風氣,為學生提供精美多圖、文字正確、種類繁多的書籍。
基慧小學:
* 每個學期最少一次專題展覽配合書展展出:在『侏羅紀公園』電影上映時,學校會設立書展和化石專輯,讓學生從欣賞化石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文化,即是由實物再結合書本的知識,從而引發學生自己去追求知識。在這展覽的期間學生的借書率亦特別高;


配合化石展覽而印發的小冊子 (基慧小學)

* 利用校內設立的圖書館來推動閱讀風氣,為學生提供精美多圖、文字正確、種類繁多的書籍。

3. 在專題研習方面,學校如何幫助學生培養知識、能力和態度?
海星小學﹑布廠商會學校:
* 已在中文、數學和常識等科目進行跨學科專題研習活動;
* 學生可以到圖書館或透過互聯網去找尋所需資料作專題報告;
* 校內的資訊科技統籌員亦會從旁協助學生,藉此培養學生掌握做專題報告的方法和技巧。
* 主要集中於常識科推行專題研習活動。
吳禮和紀念學校:
* 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例如:
1. 安排學生前往元朗林村觀看「許願樹」,以配合「認識中國文化」的專題;


實地觀察大埔林村許願樹 (吳禮和紀念學校)

2. 組團到中國內地的城市如:廣州和花都參觀各文化古蹟。
* 為了方便學生查閱資料,學校的圖書館主任還會到公共圖書館借取與主題相關的圖書供學生閱覽;
* 學生在實地考察後,會於展覽和介紹環節,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和分享成果。

4. 運用資訊科技方面,學校有什麼特別的安排?
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是學校校務計劃的發展重點之一,在學校資源分配上,佔較多的比重,如電腦及相關的設備、互聯網絡的安裝、系統軟件和教學軟件的購置等,都需要較多的資源。教育署除撥款給學校發展外,還會為學校增聘資訊科技統籌員,用以協助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學。

a) 校內的設備方面

基慧小學:
* 為教育署轄下十間先導學校之一,學校獲撥款開設一間多媒體語言教學室,備有120台座台式電腦;
* 平日教師在課室上課時可利用手提電腦,接駁互聯網絡進行資訊科技教學。
* 有三間電腦室,一間多媒體語言學習室和一間供啟導班學生使用的電腦室,每間課室均有電腦,讓教師可隨時連結互聯網絡;
* 學校亦購置了過濾性軟件,防止學生瀏覽不良的網頁。
海星小學:
* 一所全日開放、作資訊科技用途的課室;


資訊科技室 (海星小學)

* 平日教師上課亦可視乎教學需要而自備手提電腦到課室進行教學示範。
布廠商會公學:
* 設「音樂創作教室」,讓學生創作音樂;


學生正在使用電腦 (布廠商會公學)

* 積極發展校外及校內聯網,以便教師們進行教學交流 ;
* 讓家長可於互聯網絡上查閱學生的家課。

b) 校政管理方面
受訪的大部分學校,均已實行了校務管理電腦化﹕利用教署建議的「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Schoo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簡稱SAMS) 或其他電腦行政及管理系統,有效地發展校務管理電腦化。
布廠商會公學:
* 早於1987年,擁有全校的第一部電腦,先由校長普及至學校處理行政的主任實行的電腦化的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然後再逐步把學校的行政工作全部電腦化,讓教師漸步接受電腦化的意念,使之在教署推行密集式的電腦課程時,亦易於接受。

c) 學校科目配合方面
一般而言,許多學校都已開設了小學電腦科課程。
* 就編排了小一和小二的學生每星期上一節電腦課,小三至小六的學生每星期上兩節電腦課;
* 學校聘有資訊科技統籌員協助有關科目的老師進行教學。
海星小學:
* 設立小一至小六的電腦認知課程。
* 設有親子電腦班,讓家長與子女共享使用電腦的樂趣。
布廠商會公學:
* 設立小一至小六的電腦認知課程。
* 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每星期各有一節是進行資訊科技教學的。
* 親子電腦班,讓家長與子女共享使用電腦的樂趣。
* 學校聘有資訊科技統籌員協助有關科目的老師進行教學。

d) 師資培訓方面
在受訪的學校中,大部份的教師已完成BIT(Bas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初階電腦課程,現正接受IIT(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級電腦課程。
海星小學:
* 把BIT的教學流程上網與其他學校的教師分享學習經驗。
布廠商會公學:
* 要求新入職的教師必須掌握資訊科技的技術,在校的教師亦需接受每星期兩次的資訊科技校本培訓;
* 鼓勵教師在校外修讀資訊科技課程,凡在校外進修者均獲學校全費資助。
吳禮和紀念學校:
* 提供教師電腦認知課程,並聘請專業導師到校進行培訓。
基慧小學:
* 整個先導計劃已基本完成,尚欠第四個步驟。
* 學校盡力提供完善資訊科技的施設供在校的教師使用。

二‧ 評估機制的改革亦是教改重要的一環,教育署建議學校應該刪減默書、測驗和操練,而應該多考慮學生的整體能力,就此學校又會作出哪些特別的政策相配合?

就著新的評估機制來說,大部分的校長都認為此意念本身是好的,但是在實行上卻存在不少困難。

布廠商會公學﹑吳禮和紀念學校﹑基慧小學﹑海星小學意見:
* 若然依舊實施篩選機制的話,無論用甚麼方法去評估 (如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平日的功課) 都會為學生帶來沉重的壓力;
* 教師要把學生平日的表現一一記錄在案,這無疑是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 要發展一套全面而有系統,公平而客觀的評估機制實不容易;
* 家長亦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適應新的評估機制;故此有些學校會逐步地推行新的評估方法。
基慧小學:
* 參與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高動機學習計劃』,嘗試在小一開始建立一個從基礎進行評估的改革,如減少學生默書的次數等。
* 通過家長會向家長解釋學校的新方向,例如學校如何跳出校園的框框去兼教課本以外的知識,藉此於家長心中建立一個學校調適課程的意識,給予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接受新的評估機制。

三‧ 教育改革無論對學校還是家長,也帶來很大的衝擊,就此學校如何與家長加強聯繫?

* 透過家長會或家長教師會促進家長和教師相向的溝通。
海星小學:
* 以「學生影響家長」的方法與家長建立聯繫。
基慧小學:
* 印製《基慧專頁》 (一年有三期),由校內的生活教導主任及課程主任執筆,與家長一同


基慧專頁 (基慧小學)

談談學制和學生的品德教育等家長關注之問題。
吳禮和紀念學校:
* 透過家長會或家長教師會促進家長和教師相向的溝通;
* 為家長教師會設立家長資源中心和定期出版家長教師會會訊;
* 家長加入學校管理諮詢委員會;
* 將來會有家長加入校董會,進一步加強家長校務的參與和聯繫。

四‧ 學校又如何貫徹執行教育改革的另一重點項目「拔尖保底」?面對資優及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學校又有甚麼特別的安排﹖

補底方面

拔尖方面
香港布廠商會公學:
* 不贊成設立精英班來「拔尖」﹔
吳禮和紀念學校:
* 與校外教育機構合作,由專業導師提供英語、普通話及數學等增潤學習課程,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文及數學水平。
* 為成績較好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透過參與活動來學習 (learning by doing)如編印校園記者報。(該校的校園記者報在資深編輯梁後養先生指導下創辦,學生除了在辦報的過程中學會選題、找資料、訪問和撰稿的技巧外,更透過此類活動訓練其語文、說話和思考的能力。)


五‧ 除了上述各項以外,面對教改,學校還有甚麼問題是有待解決的呢﹖

一直以來,教師的工作也非常繁重,除了教學以外,教師還要編寫教案、製作教具、開教務會議和輔導學生...等。今天教育改革的藍圖宏大非常,而所推行的項目亦頗為密集,故此對教師來說,亦會構成一定的壓力。

首先是教師的人力資源不足。按照1992年「教育統籌會第五號報告書」中提及全日制小學的教師和學生的比例為1:1.5,但是至今仍有全日制小學

此外,教育改革中倡議教師需要裁剪課程,有不少學校均認為教署宜為教師提供更多課程設計的訓練,方能有更佳的配合。另外學校亦需要更多的空間去配合教署實行的資訊科技教育,如需要更多空間開設電腦室和多媒體學習室等,為達到此目的某些學校現正進行擴建校舍計劃來作相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