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青少年問題的產生,是由於急促的生活節奏,及緊迫的教育課程所造成的,何解?請看現今社會上一些不尋常的現象:一邊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娛樂,如瀏覽不良網頁、電視、電影、漫畫、卡拉OK、遊戲機中心等等,都是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另一邊是填鴨式的中小學教育。自六歲起便開始接受七科以上的課程,月月測驗,年年大考,升中試剛完,隨即又要準備會考。學生處於繁囂而又充滿誘惑的都市中,先要熬過繁重的課程,繼而通過會考,期間整整十一年,漫漫歲月,加上教署的要求,父母的期望,形成了學生身上的重重壓力。讓我們客觀地想想,每個少年都可以承受得住嗎?
當然,有些學生,深知沒有勞苦,就沒有收獲的道理,憑著堅毅的意志,摒絕一切誘惑,十多年埋頭苦讀,終於獲得優異成績。他們無疑是父母的驕傲,也是少年的典範,可是,這畢竟是少數的一群。
同時,也有人認為現今教育偏重學科,忽視社會道德教化,也是導致青少年行為偏差的重要原因。在學校,緊迫的課程固難兼顧德育、體育。而有些父母親,把孩子極力照顧得無微不至,要他們擠出大量時間溫習,不惜以物質刺激孩子爭取高分數,這本是一片苦心,卻不知這種「揠苗助長」的教兒方法,適得其反,被寵壞的孩子,可能成為物質的奴隸,易被壞人利用,做出違反法紀的行為。所以我們有責任培養下一代刻苦耐勞的習慣,如孩子學做家務,也是一種修養。告訴他們,世上有許多饑饉中的兒童,相比較下,使孩子清楚他們有多幸福,從而誘導他們的學習自發性。
此外,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可能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危機:他們有些變得唯利是圖,罔顧法紀,危害社會;有些則心智昏亂,盲目崇尚,甚至輕率自毀生命。辜負父母養育深恩。所以,父母應以此為誡,平日與子女多溝通,關注他們的思想品行。我認為高尚的品格,是要受良好的教養薰陶而日漸形成的。她使人做事憑良心,不做作奸犯科的事情;使人明智取捨,心存孝道,使父母老有所依。這不正是我們生兒育女的目的嗎?
因此說,加強學校、家長的道德教育,是當務之急,是避免青少年誤入歧途的最基本方法。許多人都知道,學問是增強個人能力的重要因素,而道德修養是一切高尚品質的要素。請看古今仁人,如歐陽修、陶淵明、杏林子、德蘭修女等,誰個不是樸質蘭心?還有,宣揚好人好事,也是引導青少年向善的有效方法。比如現今為人所稱頌的光纖之父高焜,他克己恕人,樂於貢獻,不貪名利的高潔品質,正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