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口語是日常生活表情達意的常用媒介。由於人一出生便自然地習得母語,使用母語說話,於是,母語說話的能力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其實,母語實用性高,更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平日跟人閒聊不難,但要因應問題及情境,使用得體語言,有目的、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便不容易。這跟按題目寫好一篇文章,在思維層面並無大分別。而說話之難更在於,話一說出,便不容我們事後作增刪補訂。要把話說好,達致有效而高層次的溝通,關係到說話者的學養、對所說題目的背景知識、思維與組織能力,還要配合語氣、聲調、眼神、手勢等表達技巧。
培養說話能力,宜從小開始,讓學生養成正確、良好的說話習慣。早於1990 年,香港教育局已建議小學說話教學配合讀文教學進行,並列出說話教學項目:聆聽後複述、聽或讀後說感受、朗讀與朗誦、看圖說故事、故事講述、口頭報告、角色扮演、演劇、討論、演講、詢問和訪問。
自1995 年目標為本課程推行,到2006 年小學新課程實施,說話教學的發展,在廣大語文教育仝工努力下,日臻完善。然而,我們並不自滿,期望學生的整體表現持續進步。
二、學生說話的弱項
要改善小學生說話表現,我們不妨從近年「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歷屆報告中,看看能力稍遜的同學需要改善的地方。整理如下表:
能力稍遜學生的說話表現 |
小三學生 |
小六學生 |
甲、看圖(四幅連環圖)說故事項 |
甲、看圖(一幅圖)說故事項目 |
1 時間分配不平均,集中第一、二幅圖,頭重尾輕;或不夠完整。 |
1 只簡單交代所見內容,未能整合材料,串成故事。 |
2 觀察粗疏,只簡述事件經過及人物表情。 |
2 只講出表面圖意,零碎,發揮不足。 |
3 想像力與創造力不足,忽趣味,欠感受。 |
3 內容不豐富,結構不完整,鋪排欠條理,情節不生動,欠感受或評論。 |
乙、生活交談項目 |
乙、小組討論項目 |
1 對話題缺乏興趣,未能展開交談。 |
1 討論表現緊張。 |
2 只輪流發表個人意見,未能回應他人;或回應表面而空泛,未作延伸,公式化,如「我好同意你的說法」。 |
2 只談個人看法,欠交流,未能回應他人;或少有個人見解,多附和,欠主動,回應公式化,如「我同意你的說法」、「我的意見和你一樣」等。 |
3 未能掌握話題重心。 |
3 未能舉出恰當例子佐證己說。 |
兩項目的共同問題 |
丙、口頭報告項目 |
1 羞怯。 |
1 審題不清,偏離重心或不切題,如只有經過而欠缺感受。 |
2 音量不足或不穩,時大時小。 |
2 鋪排欠條理,結構不平均,如引子太長而結語
簡單。 |
3 發音吐字不夠準確。 |
3 未能結合生活,把資料整合,內容空泛,枝節太多,不完整。 |
4 用詞貧乏,多重複,詞義不清。 |
三項目的共同問題 |
|
用詞不當,多重複,欠豐富,詞義不清。 |
三、說話教學建議
歸納能力稍遜同學的說話表現,主要問題有三:內容空洞、組織紊亂、口語表達技巧不足。說話的內容、語句和詞彙從何來?主要由觀察與經驗交織而來。觀察、記憶、反思與體驗是累積學習與生活經驗的重要元素;說話要有組織,需要的是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重視分析綜合,演繹歸納,推理判斷;創造性思考能力重視獨創變通,敏覺多向,細密精進。經驗與思維結合,同學說話的內容才充實有力,表現學養。要提高說話能力,同學需要的不單是技能訓練,更是學養提升。說話技能可以通過集中訓練而得,例如正音訓練。本人曾整理「常見粵語易混字音對照字詞表」,把常見而容易相混讀音的字詞,並列對照,讓學生通過比較,明白這些易混讀音之間的分別。學生在師長指導下多讀多練,可收正音之效,避免懶音。茲引錄如下,供老師參考。
常見粵語易混字音對照字詞表
甲、 起音(聲母)類(下表中有框字為易混起音的字;「n 與l」、「g 與gw」、「k 與kw」、「k 與h」四組字的起音,容易相混,而ng
起音的字容易誤讀為零聲母。)
乙、 收音(韻母)類(下表中有框字為易混收音的字;「m 與n」、「n 與ng」、「p、t 與k」三組字的收音容易相混,而最後一列屬ng
自成音節韻母字,亦易誤讀作m 自成音節韻母字,如把「吳」(ng4)誤讀成「唔」(m4)。)
加強培養同學的觀察與思考能力,豐富同學的學習與生活經驗,是提高同學說話水平的不二法門。這既可通過獨立的說話課培訓,亦可融滲在日常聽、讀、寫的教學設計中。現代教育研究社小學課本《廿一世紀現代中國語文》教師用書中有「教學策略一覽表」,其中「一般教學策略」及「說話教學策略」對「觀察」、「思維」、「分析與比較」、「聯想與想像」,以及「說話」五方面的教學都有重點分析,可以參考。
而配合課本的「課堂活動工作紙」,在聽說讀寫四方面都利用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說話範疇中的若干具體設計,能引導同學就題目逐步構思和說話。
整體而言,為配合公開考試的說話評核,讓學生提升能力,爭取佳績,有如下的教學建議:
1. 參考過往試題及考評報告,作重點教學,讓同學知所改進;
2. 採用錄像教學,一方面提供好壞範例與分析,另方面錄影同學表現,方便回饋;
3. 提供計時練習,讓同學在有限時間內,按題目要求思考和說話,保持說話內容完整;
4. 組織學生說話互評,增強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
5. 日常教學,注意懶音,時加糾正;
6. 利用電子課本作朗讀教學及自學,可讓學生容易理解字詞的正確發音,以及語句的合理語速和語調;
7. 加強審題訓練,圍繞題目,引導學生作多向而深化的思考與情意體味;
8. 培養讀圖及組織完整故事能力:仔細觀察,合理構思,重視細節,充實內容;
9. 利用腦圖作審題與構思的訓練,設計表格讓學生先寫後說,培養思維技巧與習慣;
10. 思考事理脈絡,列寫說話大綱,訓練內容分配與銜接組織能力;
11. 以先讀後說、先聽後說、先寫後說或先說後寫的結合教學,作省時而強化的訓練;
12. 利用小班教學的優勢,組織小組學習活動,通過有聽有說、邊聽邊說的討論和匯報,培養同學禮貌地表達、接收與回應。
同學們良好的說話能力,建基於積極認真的態度,自信負責的表現,互相尊重的襟懷;成長於對現實生活的持續觀察,對學問知識的努力追求,對批判創新的思考洗練;成就於恆常專精的練習設計,檢討改進的思維習慣。
參考資料
1.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1990)《小學中國語文科小一至小六課程綱要》。
2.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全港性系統評估學生基本能力報告》(2008 至2012 年)。
3. 何文匯、朱國藩編著(1999)《粵語正讀字彙》,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4. 吳智光(2012)《心領神會 語文有法 內容技巧兩雙全(三)》,載現代教育通訊編輯委員會編《現代教育通訊》(98 期)頁20-38。
註釋:
見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1990)《小學中國語文科小一至小六課程綱要》,頁26-27。
資料整理自2008
至2012 年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全港性系統評估學生基本能力報告》。
同時亦見吳智光(2012《)
心領神會 語文有法 內容技巧兩雙全(三)》,載現代教育通訊編輯委員會編《現代教育通訊》(98 期) 頁2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