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7期 前期教訊:
第87+88期《現代教育通訊》
中國語文科的範文教學與單元教學
馬顯慈 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 教育及語文學院
 

  香港的中學中國語文教學,自五、六十年代到今天為止,曾經歷過兩種主流教學模式。第一種是在2002年前的範文教學,第二種是與目標為本的主題教學(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簡稱TOC)相當近似的單元教學。

  所謂範文是指具有示範性質的文章,是經過多年傳誦的經典作品,是一些在作意、筆法、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備受重視的不朽佳作。其所以稱為範文,是因為有示範作用,讀者通過理解、分析,可以吸取作者的寫作技巧,包括其中的文辭、句式、謀篇,甚至思想感情的處理等等,從而提高個人的表達能力,擴闊思維方式,乃至個人性情、德行的培養也有所裨益。範文教學是一種以獨立篇章為主體的教學,例如巴金的《繁星》、朱自清的《背影》、諸葛亮的《出師表》、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都是大陸、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華人地區所推行(或曾推行過)的範文教學常見教材。當然,範文教學也需要配合適切的教學設計去付諸實行,它是一種選取具示範作用的文章作為教學材料的語文教學活動。

  通過有系統、有組織的範文學習,可以讓學習者認識、理解、欣賞該篇文章(教學材料)的精粹,包括篇章體裁、思想、主題與感情。範文教學的精神是要讓學生通過以具示範性質的優秀文章作為學習主體,傳統的範文學習內容包括了文章筆法、遣詞造句技巧、修辭方式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學習範疇。誠然,一篇優質的範文配以適切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從中掌握各種各樣的學習元素。因此,範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

  單元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某一學習點為中心,它不依賴單篇的文章為學習對象,但在若干程度,某些情況下,可以接受以一篇文章為學習單元,關鍵在於設計者如何去部署有關學習主題。原則上,單元教學是以某項學習範疇為依歸,自成一個學習單位,正因如此所以稱為單元教學。舉例說,從前的範文教學中有選錄唐人白居易的《燕詩》及《慈烏夜啼》兩首五言詩。以詩歌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單位而論,這是兩篇選文,是範文教學。學習這兩首詩可以將焦點集中在唐五言古詩的語言及其思想感情兩方面,當中可以涉及作者白居易的生平、背景,以及詩歌的題解等相關內容。倘若將兩首詩組成一個名為「詠鳥詩二首」的學習主題,這就是一種單元教學的範疇(事實上,昔日的課本正是以此為教學主題),因為兩首詩都有一個共通點,可以在教學時聯繫起來學習,互相呼應。然而,怎樣去組織兩篇詩歌的共通點呢?這就必要找出兩者相關的部分。基於兩首詩的主題都是與人的德行有關,取材又同是雀鳥(詠鳥──其一為烏鴉、另一為燕子),又同是五言詩的體裁,都可以構成共同學習的範疇,由此而組成一個學習單元。倘若要將學習單元變作另類主題,可以考慮將之配合其他學習元素,組合而為「唐五言詩的賞析」單元,又或是「古代詠物寫作舉隅」、「唐人白居易的五言詠物詩」等等。假如要結合現代文章作為學習單元也可以,例如可以將一些關於記敘、描寫的白話文材料與之合拼起來,成為一個動態描寫的閱讀及賞析單元。

  目前香港中學的語文教學真不簡單,實行的是要回應「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思維、文化、文學、品德情意、語文自學」九大學習範疇的新課程。無可否認,傳統慣用的範文教學是難以滿足由官方訂下的《課程指引》要求。語文教師必要針對有關指引的要求去重新制訂教材,不過這項教學工程並非一般語文教師可以應付如裕,因而順理成章的給予坊間的教科書出版商一個商機。不過,單元教學的精神應是按教師所教的學生水平而度身設計的,事實上很難有一套由坊間出版的教學單元可以完全適合應用,結果語文教師是不能不參與編製單元教學的教學工作,大家所費的精神和時間也就可想而知。

  就以針對中一年級的語文能力訓練為例,假若教學主題是放在「建立語文基礎」,教師設計有關單元時,可以先由「觀察的訓練」作出發點,讓學生通過對各類不同事物的觀察,去掌握基礎語文運用的能力。教學設計透過各類不同篇章的閱讀,安排學生掌握觀察的具體技巧,包括了對人物、感官、順序、移步等不同的觀察方式,以及一般描寫的表達手法,例如直接描寫、靜態描寫、感覺描寫、心理描寫等等。單元的設計基本上可以結合「閱讀與寫作」的綜合訓練,同時再開展到其他方面的學習範疇。可以由「觀察與寫作」的方向,伸展到「聆聽與說話」的訓練,再由精讀的閱讀教材與剪裁的補充教材,通過有關教學活動,擴展到對學生「思維的訓練」。由對作品主題及文藝特質的學習與分析、對「文化與道德情意」的認同與理解,讓學生逐步進入其他學習領域,以提升個人的學問與人格修養。以上教學可以引用白居易的《燕詩》及《慈烏夜啼》作為單元教材,然而,由於單元教學的學習層面一般都會要求寬廣和深入多變,傳統的篇章式教學是難以達到如期的目的及效果。結果一些篇幅較長,又或者內容需要多花時間去理解學習的不朽名篇(如前提及的文言篇章:《出師表》與《醉翁亭記》),也就可能因此而自動消失,為編撰單元教學的人所摒棄不用。這的確是從事語文教學工作者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書目:
田曉娜主編:《教師的教學教材與教學備課》,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1990):《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中一至中五)》,香港,香港教育署。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0):《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指引﹝諮詢稿﹞》,香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6):《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試用﹞》,香港:香港教育統籌局。
張祖忻、朱純、胡頌華編著(2000):《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中文組編訂(2002):《中學中國語文學習單元設計示例》,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黃光碩著(1996):《語文教材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葉立群著:《課程教材改革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2006):《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新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物流服務署。
課程發展議會編(1999):《香港學校課程整體檢視改革建議》,香港: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香港: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