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7期 前期教訊:
第77期《現代教育通訊》: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經驗分享
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經驗分享
陳秋玲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慧小學老師

 

我校於 2004 9 月計劃編排其中一班小一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結果由於申請入讀的小一新生踴躍,須抽簽決定入讀的人選。2005 9 月,我校同樣編排其中一班小一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申請入讀該班的學生同樣踴躍,須經面談甄選入讀。到目前為止,小一及小二各有一班進行以普通話教中文,學生運用普通話的能力令人滿意。

推行的成效
2004 年的小一學生,學生普通話的能力參差,有學生能流暢地用普通話,也有學生根本聽不懂普通話,更遑論說普通話,部份學生雖能聽懂,但用普通話表達則較困難及音準很差。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老師被迫用廣東話向聽不懂普通話的同學解釋。第一次評估由於是用普通話讀卷,成績明顯比其他同級的差,教師開始擔心用普通話教中文使學生在聽說方面可能面臨很大的困難,同時,對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來說,可能構成學習上的障礙。數個月後,學生不但能完全以普通話聽課,更爭著舉手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表示喜歡普通話授課,只有個別家長提出子女學習中遇到聆聽、朗讀及默寫的困難。雖然學生的中文成績參差,但普通話有明顯的改善,他們不再把普通話看作是一個學習負擔。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學生開始聽懂老師的授課語言,所接觸的詞彙也多了,雖然說得不太好,也肯嘗試。老師盡量在任何時候跟學生用普通話溝通,以營造一個語言的環境讓學生多說多聽,學生上中文課時也自動以普通話對答,同時老師也向出版社購買課文版普通話光碟,讓學生在家多讀,故第二次的評估,學生的成績追上來了。現在這班學生已升二年級了,他們運用普通話的能力大大增強了,雖然要學的詞彙更多,但相對學懂也愈快。

2005 年的小一普通話班,由於擔心若學生完全沒有普通話基礎,多少會影響中文的學習,所以才經過甄選,結果這班整體普通話的能力較去年強,弱的也有,但並非完全不懂,所以一開始沒有太大的問題,成績也與其他班相若。

初期學生常出現以母語翻譯,以及由於發音的限制而影響學生表達能力及主動性,為了減少學生在普通話方面的壓力,老師鼓勵以普通話作答,但不強迫,主動與學生以普通話交談,又安排普通話聽說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程度較差的學生,共同提高聽說能力,同時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習慣地運用普通話作為交談和溝通的工具。

整體而言,學生一開始用普通話上中文時,的確曾出現適應的問題,但在數月後,學生已能克服。而且用普通話教和學中文的學生的普通話聽說能力明顯提高,雖然中文科考試成績與接受粵語授課的學生比較無顯著的分別,但以普通話教中文,學生在作文、寫周記及造句等出現廣東話口語的情況明顯減少。另外,二年級那一班,曾比較以廣東話和普通話來考學生的說話能力,發現部分學生以廣東話表達反而顯得不自然,可能是他們已習慣用普通話。

困難
用普通話教中文當然要處理普通話語音問題,因此部分課堂時間用來糾正學生的發音,或訓練朗讀能力。最重要的中文語文教學法,教師需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等,維持學生興趣 ,培訓學生運用普通話的能力。

課程、教材配合方面,除了中文課改以普通話授課外,其他均不變,如進度、課本、練習等。但由於粵普有別,有時教科書的規範不夠,未能配合用普通話教學,難免會出現非地道普通話的書面語,老師要花時間去查核。如教材存在方言成分,也會干擾普通話的學習。此外出版商亦沒有提供普通話版的聆聽或相應的資源。

以普通話教中文,並非只是改變教學語言那麼簡單,而是連教學法也有不同,如以普通話朗讀課文的韻味,傳意的情境,使命感等均有別於廣東話教學,同時也要認識地道的詞彙,音準,故對師資的要求更高。

由於只在試行階段,不是全級推行,故很多時受制於統一的課程及評估,教師之間亦難給予支援。

展望
以普通話教中文無疑能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可以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表達能力。而且在小學開始推行是最為適當的階段,因為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比較強,語言能力尚未定型,加上小朋友比較不害羞,容易接受普通話。不過要順利推行,還是必須循序漸進。我校開展以普通話教中文才兩年時間,成效還在預見中,最理想的情況是能發展合適的課本和教材,能在初小先教整套漢語拼音,讓學生能自學,則能解決很多學習上的問題,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