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0期 前期教訊:
中文老師的取捨 普通話與方言教學
中文老師的取捨 普通話與方言教學

     何偉傑           李藹兒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引言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有建立他們自己的標準語。標準語教育是國民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少國家還要求在基礎教育中完成。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標準語。除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外,內地教育部門指示各級學校應採用普通話教學,目的就是透過標準語的普及,打破方言區民眾和各族人民的隔閡,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香港這個方言區,過去的語文教育以書面語教育為主導,長期忽視標準口語(普通話)的學習。近年來,為填補這個漏洞,標準口語教育另設科目(普通話科)完成。可以這樣說:香港的標準書面語和口語教育,長期處於互不配合的分離狀態。 不少研究指出口語和書面語互相影響、促進發展。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新移民子弟的語言能力(包括中文和英文),並不遜於本地學生,其中中文能力,有超越本地學生的跡象。部分人士歸因於內地學生普遍以普通話學習中文,有助提升他們的書面語表達能力,所以提出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為瞭解中文老師對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的意見和取向,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從師資培訓與學校環境討論其可行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問卷派發給尚未採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的學校,並由任教中文科的老師填答。調查範圍包括中文老師對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意見、他們所持的態度、他們修讀普通話的情況和一般老師的普通話能力。問卷分「對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意見」及「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個人取向」兩部分,近30道問題。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共向十所小學和四所中學派發問卷,共發出問卷140份,收回有效問卷106份,數據經統計處理後,主要結果如下:

推行的好處

1.中文老師對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意見
在好處方面,老師對本問卷所訂定的六項好處的同意程度及次序已列於表一。 六項好處,除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項老師們較不同意外,其他好處都表示認同。 他們認為用普通話教中文科最能「提升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和「營造學習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同意指數(4為極同意,1為極不同意。)達到3.3;其次是「提升學生寫規範書面語的表達能力」,指數為3.2。這三項同意指數很高,說明老師甚認為以普通話教授語文科最能達至上述三項好處。

推行所造成的問題
在影響方面,老師對本問卷所訂定的六項問題的同意程度及次序已列於表二。 從表中可見各項的同意指數均在2.6以上,表示他們都認同以普通話教授語文科會帶來一些問題。 六項問題之中,題目1、2、3是對學生的影響,題目5和6是對老師的影響,題目4則是老師和學生相互的影響。數據顯示,同意指數最高的是題目5和6兩項,即「改變教學語言令老師產生適應的問題」、「增加老師的工作負擔 (如增加備課時間)」,指數分別為3.3和3.2,可見老師們覺得以普通話教學,對本身的影響較對學生的影響為大。

師資要求
對師資的要求方面,兩項同意指數很高,分別為3.5和3.2,具列於表三,顯示老師們普遍認為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老師不但需要達至一定程度的普通話水平,更應接受有關教學語言的訓練。

推行年級
在推行年級的安排上,我們把中小學分為四個學習階段:初小、高小、初中、高中,老師對各階段的選擇分佈見於圖一。數據顯示九成老師認為如以普通話教授中文,應從小學開始推行,其中超過半數(57%)的老師更認為應在初小開始,認為到高小才開始推行的有34%。只有9% 的老師認為應在初中開始。沒有老師選擇高中。

2. 老師對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個人取向
從以上意見調查,反映中文老師普遍認同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帶來的好處,但當問及他們是否贊成任教學校採用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時,發現只有11% 的老師贊成推行,接近九成的老師反對,數據見圖二。這個結果,顯示儘管大多數老師肯定普通話教學的價值,但他們卻不願意放棄採用廣州話教學。

我們進一步分析老師個人不願意改變教學語言的原因,發現因「教師還未具備充分的普通話能力」和「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未能跟上」而反對推行的,佔反對人數的九成和七成。 只有不足兩成的老師認為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並沒有明顯的好處而不贊成,可見老師都是基於個人能力的問題而反對。

雖然老師不贊成在任教學校推行,但是他們的態度還是相當積極的,有84% 的老師認為應進修普通話以配合教學語言的改變,也有65% 的老師認為應進修有關採用普通話教學的教學法。 只有不足一成的老師採取消極態度,決定不教語文課而改教其他科目。

總結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中文老師肯定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能提升學生的普通話及書面語理解與表達能力。教學語言的轉變,也給師生帶來不少適應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源於師生的普通話能力不足,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同時影響教學效果。

由於老師的疑慮,導致他們不願意改變目前的廣州話教學現狀。師資培訓不足和學生未具足夠的普通話能力,是普通話難以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的主要原因。

建議
根據本調查結果,我們發現中文老師普遍肯定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的好處,但礙於本身的條件而難以實踐。然而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的呼聲不斷加強,一些學校,正尋求各種可行辦法,進行有關的教學試驗。基於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 提升師資水平

(1) 要求新入職的中文老師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通話能力。已入職的中文老師,也盡可能分批接受培訓,提升普通話能力。這樣可確保中文老師的普通話水平達至一個認可程度,以應付學校轉變教學語言所需。

(2) 為教師開辦的普通話培訓課程,應從語音知識的學習,轉移到聽說能力的訓練,特別是普通話口語的表達能力。當老師具備相當的普通話的能力後,才逐漸補充知識性的內容,如語音知識的學習、詞匯和語法的對比等。

(3) 政府應資助大專院校開辦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的專門課程,協助老師掌握以普通話教學的技巧,適應教學語言的轉變。

(4) 教育學院應從新編訂課程內容,把普通話納入中文教學主修科的課程內,訓練學員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以應付未來的需要。

(5) 老師方面,應努力提升個人的普通話水平,修讀有關課程。老師應參加認可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以肯定個人的普通話水平。

2. 營造普通話語言環境

(1) 政府、社會人士和大眾傳媒應努力推廣普通話。 政府應該以身作則廣泛使用普通話,例如聘用公務員時,加入對普通話能力的要求。大眾傳媒應多舉辦推普的活動,多製作普通話節目,使香港成為普通話與粵語並用的社會。

(2) 學校應該創設語言環境,讓老師和學生適應普通話環境。 例如早會和週會時採用普通話;鼓勵師生之間、老師之間、學生之間用普通話交談;舉辦普通話週、普通話話劇比賽等,營造一個普通話學習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普通話的氣氛和重要性。

(3) 老師方面,特別是現時任教普通話的教師,應採取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學習普通話的趣味,當學生具備相應的普通話能力後,學校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相信學生會較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