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8期 前期教訊:
第98期《現代教育通訊》
成語結構與詞義理解及其
教學略論以四字格為例
馬顯慈  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
  成語,就是成了固定型態的詞語,是一些經過長期使用的固定詞組。它的特點是相沿習用、形式簡潔、意義精辟。從詞的外部來看,成語屬於多音節短語。一般常見成語多數是四個音節,即是以四字組合而成的四字格。中國成語源流久遠,古往今來,數量之多,難以估計。然而,基於不同專家有不同劃分原則,某些分類會與諺語、慣用語等熟語重疊,界線不易清楚劃分。成語除了四字結構,也有其他組合。兩字的有「知音」、「掣肘」;三字的有「紙老虎」、「想當然」;五字的有「快刀斬亂麻」、「樹倒猢猻散」;六字的有「九牛二虎之力」、「敢怒而不敢言」;七字的有「初生之犢不怕虎」、「勝敗乃兵家常事」,等等。此外,也有兩句一組,如「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諸如此類,典籍書刊,記敘評論,文藝創作,成語之應用均是屢見不鮮。

  從內部分析,是指成語的詞與詞組合,此本屬語法性質範疇,即是按語法結構去拆分理解。舉例說,「披荊//斬棘」、「貪官//污吏」、「是非//曲直」為並列式;「木//已成舟」、「寸草//不生」、「冤家路//窄」為陳述式;「收回//成命」、「虛有//其表」、「仰//人鼻息」為支配式;「牢//不可破」、「暢通//無阻」、「欺人//太甚」為後補式;「脫//穎而//出」、「得//而復//失」、「拂//袖而//去」為連謂式;「引狼//入室」、「認賊//作父」、「指鹿//為馬」為兼語式。還有按「狀語 + 中心語」與「定語 + 中心語」而構成的偏正式,前者如「慘淡//經營」、「翩翩//起舞」、「懸崖//勒馬」;後者如「世外//桃源」、「必經之//路」、「蛇蝎//心腸」。也有些是由倒裝式組成的成語,例如「孤注//一擲」、「出水//芙蓉」、「窮寇//莫追」。此外,又有具介詞結構特徵的成語,如「﹝所﹞剩無幾」、「﹝以﹞一當十」、「﹝從﹞天而降」、「﹝為﹞國捐軀」等。成語也可以按詞的內容以前後兩段分析,例如,「春去//秋來」、「先禮//後兵」、「前仆//後繼」為承接關係;「脣亡//齒寒」、「打草//驚蛇」、「水滴//石穿」為因果關係;「削足//適履」、「鑿壁//偷光」、「鋤強//扶弱」為目的關係。

  學生通常從閱讀和聆聽活動中接觸到成語。一般人對四字詞語的劃分,無論從閱讀抑或說話的角度,多數會採用二二式的停頓節奏,即是以兩音節一停頓,如「山明//水秀」、「殘花//敗柳」、「爭名//奪利」、「完美//無瑕」等,而對整個詞義的理解也很自然的與這種節奏扯上關係。可是,有些四字成語的詞義,並不定分作二二式來理解。例如,「事與願//違」、「責//無旁貸」、「信//以為真」等。至於「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則分別指四種不同的情態,「切磋琢磨」是四種不同的手作工序。有些成語更難按字面理解,必先對典事有所認識,才可以清楚明白整個詞義的意思。例如,「約//法三章」是指漢王劉邦入關中後「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再如「強弩之末(勢)」是諸葛亮用來譬況曹操強大部隊遠到南方後之疲憊狀況,而不是說一把弓弩的末處,原文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成語含有一定的語序習性和內部規律,久經使用,變為常規,而具有約定俗成特質。有些成語詞序卻可以容許先後互換寫法,例如「一髮//千鈞」、「山盟//海誓」、「千金//一擲」等。這些用法在社會文化交際上既已通行日久,亦為一般語用文本所接受。事實上,正因為成語之詞與詞組合結構具有社會習性,它們在長期使用中早已定型,所以一般都不可以隨便改動。除非為了特殊傳意目的,而必要作出臨時變動,否則隨意改動成語中的詞字(即是用「別字」來寫成語),就會成為一種語誤。例如「不三不四」,其副詞與數詞的組成次序已有自定語義規律,不能改寫為「不三不五」。同樣,「一乾二淨」不能作「一淨二乾」,「舌劍脣槍」不可寫成「舌槍脣劍」。理由是成語是一種固定短語,一般皆有典出,本有特定背景與使用原則。值得注意是,成語往往對某一事態行為作出概括,一旦改動其中文字就會與原意不合,用了「別字」的成語會使文章傳情達意發生偏差,甚至錯誤不通。

  將成語拆分理解,最重要是讓人清楚了解當中每一字詞的意思,以及其組合成詞的具體情況與辭義內容。借助語法理論及有關術語可以將成語具體地拆解分析,但本文不鼓勵教師用此等方式向學生灌輸成語知識。然而,讓學生清楚認識成語中每一個字詞,最大的效用是可以避免他們寫別字,減少溝通與表達上的錯誤和障礙。因此,語文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成語,例如「鷸蚌相持」、「杯弓蛇影」、「刻舟求劍」之類,宜向學生具體闡釋成語的典故背景及其構詞意義,並多注意學生能否鞏固對成語的正確理解及適當應用。


註釋:

見《現代漢語》,邢福義、汪國勝主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頁223。

見《中華成語典故大辭典》,《中華成語典故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二冊之「目錄」。另參考《中華成語大辭典》,向光忠等主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所見之「條目」。

見為便理解,文中引述成語,於有必要者會以「//」將其內部結構作簡要標示。

詳見司馬遷撰《史記.高祖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362頁。

詳見陳壽撰《三國志.諸葛亮傳》,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915頁。

修辭中有「仿詞」,就是按現成詞的結構,臨時性地仿造出個新詞來。例如,「我的排山倒海的關於周總理的回憶,即使千管齊下,也寫不盡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冰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節錄])見楊春霖主編《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16頁,轉引。至於社會上的商業宣傳廣告,有借用成語以為臨時改動,此實乃特殊溝通需要,本是無可厚非,但不宜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