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8期 前期教訊:
第98期《現代教育通訊》
 中文科課程規劃與校本版教材建設
專訪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語文科教師團隊及何文勝博士。

  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中文科團隊參與了香港教育學院《夥伴協作計畫》。本計劃參照何文勝博士提出的「精讀、導讀、自讀」的讀文教學理念,進行課程規劃,編寫校本語文課本,而由現代教育研究社出版印刷。

  本校語文科老師與何博士商討後,以三年級為起步點編印校本版教科書,從2011年起逐級推行。

進行課程規劃和出版校本教材流程

1. 參與香港教育學院《夥伴協作計畫》分享會,瞭解計畫理念。

2. 參與《夥伴協作計畫》

3. 中文科核心成員與何文勝博士接觸,進一步瞭解以「能力為本」的課程規劃理念。

4. 檢視並調適校內課程

5. 邀請何文勝博士到校為全體中文老師講解「能力為本」的課程規劃理念。

6. 中文科核心成員與何文勝博士緊密聯繫,開展新課程規劃工作。

7. 聯絡本校教科書出版社商討編印校本版課本事宜。

8. 編審校本版教科書。

9. 出版校本版教科書。

新規劃和校本版教材的特色

1. 校本版教材特色為「文道合一」。每個單元學習材料的組織,以文體及語文能力為經, 以生活經驗、品德情意等內容為緯;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發展和提高語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培養道德情操、體驗生活、瞭解歷史文化等等。

2. 單元之間有緊密的縱向銜接,前面單元所學到的能力,在後面單元能夠充份應用得到。編寫的基本原則由淺至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序列清晰,讓學生可以循序漸進,有系統地學習和累積知識,並達到鞏固和深化的作用。

3. 閱讀材料分為三大類︰包括精讀課文、導讀課文及自習篇章。三種課文各有不同的功能︰精讀課文讓學生學習能力;導讀課文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能力;自習篇章則讓學生獨立地活用所學的能力。課文以現代作品為主,兼及古代和翻譯作品;以文學作品為主,兼及科普作品、實用文字。

4. 課後活動生動有趣,以讀、寫、聽、說教學為主導,能涵蓋能力訓練、知識學習及情意培養三大範疇。

新、舊課程之讀文教學時數比較

  舊教材文章選材側重記敍文為主。新教材則以記敍、描寫、說明和議論作順序,加上配合精、導、自的篇章教學安排,教學時數縮短而效率大大提升。

  舊課程並無分精、導、自的教學安排,每課都是精教課文,故每節都需用上4個教節。

  如全年教節有180節,新課程可安排於節省的90多節作學生延伸閱讀,如學生閱讀額外多1倍數量的文章,其閱讀量可提升至原先之2倍,即72篇。

  此安排合乎課改要求,能提供空間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亦可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現代中國語文》校本版
課本及作業

校本課程對教師專業成長的裨益

1. 教師掌握理論進行校本課程規劃。令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教師的專業水準和教學技能。

2. 學校與學者的合作落實課改的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提升教師的成就感,進一步推動教師團隊加入設計及優化課程。

3. 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能更明確地釐訂教學目標,更重視教學組織,能增強教學效益。

4. 有系統的課程規劃促進教師平衡分配教學資源和時間。

5. 教師成為學習的促導者,能有系統地讓學生掌握能力點,令課堂的學習更省時,更有效益。

校本課程對學生的收益

1. 新課型為已知到未知(精、導、自),螺旋式的課程規劃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

2. 教師教學課次減少但學生閱讀量增加。

3. 教學重點清晰、明確,令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4. 確保學生發展全面的思維能力。

5. 課型設計提高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發展其自學能力。

進一步優化課程的方向

1.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考慮改為一年一或兩個螺旋。

2. 展開其它年級的深化規劃。

3. 根據實踐的資料,優化三年級的課程規劃。

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1. 完善各級的課程規劃

2. 發展各級的教材建設

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語文科教師團隊。
(左起)湯芷琪主任、孔佩玲主任、鄧志鵬校長及曾錦添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