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9期 前期教訊:
第89期《現代教育通訊》
觀塘官立中學
為三三四學制做好準備
迎接新學制新挑戰

  今次的訪問對象觀塘官立中學,早於多年前已經為迎接新學制進行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並於4年前正式落實推行。學校透過詳細的計劃及籌備、資源調配及協作實踐,於初中開始引入新學制的元素。經過幾年的試行,學校對於今年9月開始實行新高中學制可以說是準備充足。

發展全人教育 拓展個人潛能

  高中新學制的精神在於探究性學習及多角度思考,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亦是新的機遇。觀塘官立中學蘇志強校長表示經過多年的試煉,老師們的授課模式已經由單向式傳授轉為互動式學習。老師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積極發表個人意見,使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近年,學校專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多角度思考等;目的是希望發展學生的多元學習能力,擴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終身受用。新學制提供更多時間及空間,讓學生吸收新知識、學習新事物,從而發展個人潛能,而這種打破局限的精神,正切合學校的「發展全人教育拓展個人潛能」理念。

善用資源 作好準備

  李副校長表示,學校已充分利用教育局對學校的支援,透過「新高中課程過渡津貼New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Migration Grant(NSSCMG)」、「教師專業準備津貼Teacher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Grant(TPPG)」及「學校發展津貼Capacity Enhancement Grant(CEG)」等資源,聘請代課老師、教學助理,添置教育設施(如實物投影機 /電腦軟件及教材等),更將部分資源室改為小組課室,為學生提供更理想及完善的學習空間。

蘇志強校長與同事接受本刊訪問

跨學科學習 建構學生興趣

  李副校長表示學校透過課程整合、測考及教學策略等各方面,引入新高中課程的元素。早於4年前已經透過各科的課程整合及老師間的相互協作,從中一開始滲透新課程的元素,為同學打好基礎。

  以綜合人文學科為例,科主任胡湘雯老師透露在設計該學科課程初期,得到各科老師自發性地參與及提供資料,令課程內容能夠兼顧技能及學識兩個範疇,達到融合各科知識的目標。學生透過不同的活動及參與小組討論,培養出自主學習及自發性,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氣氛。各項比賽、活動及專題報告,亦加強了語文方面的訓練,從而提昇學生的寫作及表達能力。其他學科,如英文科,亦加入了戲劇教學的元素,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滲透開放式提問 引發學生思考

  在考核方面,邱副校長表示測考卷中的開放式提問,可讓學生在回應的過程中結合生活經驗,引發其思考。除此之外,校方亦全面引入持續性評估及多元化的評估,如上課表現、小測、專題探究、學生的自評及互評。學生於每個學習階段進行學習反思,亦有助老師了解他們的學習表現及需要。

  除了課堂學習以外,學校亦透過持續性的計劃去推行「其他學習經歷」,將某些活動納入常規的學習時間表內。另外,學校亦透過早會、班主任課、科組活動及課外活動等途徑,讓學生獲得更多其他學習經歷,達致全人發展的目標。為照顧不同學生的興趣,學校還安排對應用學習課程有興趣的高中學生,於星期六修讀由校外機構所舉辦的相關課程,以擴闊學生的學習空間,協助他們拓展更多出路及進階途徑。

  為配合新課程的實行,各科教節及課時編配亦會有所調節,由原本採用的六日循環週制改為七日循環週制,除其中一日八個課節外,其餘六日均有七個課節,每節四十五分鐘,中、英、數三科及通識教育科分別各佔8個及6個課節,而選修科目則各有5個課節。

學生興趣為主導 自由組合選修

  為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在新學制下,除必修科目以外,校方一共提供13個選修科目給學生選擇,其中包括較新的科目如旅遊與款待及組合科學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合選擇,每個組別的學額為10至40人。

  李副校長透露,為了增進家長和學生對新學制的認識,學校除發放教育局印製有關新課程的資訊及派發小冊子外,更舉辦課程簡介會及家長講座,為家長解答疑問,又透過學校網頁及家長通訊,讓學生及家長吸收有關新學制的最新資訊。在銜接升學方面,為了讓學生在揀選大學前對各大專院校有更多的認識,學校會為學生安排畢業生分享會、升學講座,及資助學生參加不同大專院校所舉辦的暑期學習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學習,迎接未來的新路向。

師生交流,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