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2期 前期教訊:
第82期《現代教育通訊》:學習活動靈活有趣,全面照顧讀寫聽說
學習活動靈活有趣,全面照顧讀寫聽說
——專訪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總會鄭任安夫人學校中文科老師
現代教育通訊編輯委員會

  本年度是小學中國語文新課程在全港小學正式施行的第一年,新課程的架構開放而靈活,能給予學校和老師充分的彈性和自主,讓學校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興趣和能力,為學生規劃適切的校本中國語文課程,採用不同的課程模式,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本文摘錄了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總會鄭任安夫人學校的中文科科主任、普通話科科主任及老師的訪問,嘗試進一步了解在新課程下,學校如何規劃富獨特性的校本課程及靈活運用教材配套。

課程設計多姿多采
全面照顧讀寫聽說

  訪問由中文科鄧主任介紹學校的基本課堂安排開始,鄧主任表示,注重讀寫聽說是貫穿該校課程設計的重點。她舉例:「課堂安排方面,各級特別設有一節『中閱課』作為延伸學習,配合課堂新教授的單元內容,學生可以借閱相關圖書,回家自行閱讀,然後把新學到的字詞記在『中閱簿』內,一方面鼓勵他們積累語料,另一方面又可以與同學交換知識。此外,學生還可以在簿內自由創作,例如:設計封面、塑造人物形象、畫書簽等。」學校還善用出版社提供的延伸閱讀系列,讓同學於課堂中閱讀,並在「自修簿」內完成文章後的題目,然後一起討論。

  寫作方面,學校採用了過程寫作的教學模式。首先學生根據語境題目創作第一稿,老師批改時利用提問方式,指出學生文章所欠缺的元素,然後同學依照老師的提示,再創作第二稿。透過此寫作模式,學生會更清楚理解篇章應該如何佈局;句子之間的聯繫怎樣互相扣連;如何善用字詞。鄧主任說:「無可否認,這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但學生對這種寫作過程相當喜愛,而且有助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所以都是值得的。」

  學校在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時,也沒有忽略聽說能力的培養。校方在一至六年級的中文課均安排「中文一分鐘」的時間,每級設不同的主題,要求學生用一分鐘時間練習說話技巧,例如:一年級學生初入學時先說說「家庭生活」,慢慢發展成為說故事,透過日積月累的練習,令同學有效掌握說話技巧。此外「小小播音員計劃」亦是學生練習及表演的機會,於「專題閱讀」推廣期間,播音員在午膳時間,即場透過大氣電波,向全校同學說故事,或表演自行改編的廣播劇。

中普跨科合作計劃
有效結合讀寫聽說

  學校一向積極發展的中文科與普通話科跨科聯課活動,有效把讀寫聽說緊密結合。普通話科王主任講述計劃內容:「活動組別會以每兩個年級來劃分,五、六年級是戶外學習,就以五年級為例,今年學校安排學生到有「嶺南之風」稱譽的荔枝角公園參觀,目的是讓他們認識中國傳統庭園設計特色。在此之前,老師會為學生準備一本學習小冊子,裡面包含公園地圖及背景資料等,讓學生預先掌握參觀重點,活動當日,學生邊仔細觀察景物,邊把資料記錄下來,同學還可以拍攝景物貼在小冊子內。回校後,學生分組整理資料,然後用協作寫作模式寫出所見景物及感想,最後,把作品用普通話朗讀出來。」

  六年級的題目是「星光大道之旅」,同學分成三人一組,於活動日用普通話訪問國內遊客,回校後寫出感想,然後用普通話進行演說,作為普通話科口試評核。王主任說:「同學們都表示,這個活動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前不敢用普通話和別人交談,但透過活動,他們都知道自己能有效運用普通話與人溝通,因此膽量也增強了。」

中普跨科合作計劃--五年級學生作品

中普跨科合作計劃--六年級學生作品

  三、四年級的主題是「親子填詞創作比賽」,校方規定每班最少要有一隊普通話及一隊廣東話隊伍參賽,把舊曲填上新詞,然後再由同學組織音樂班底現場演唱出來,活動內容有趣,讓同學發揮無限創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老師在計劃時亦都考慮到一、二年級同學的需要,所以特為他們設計了「親子說故事比賽」,每班派出最少一隊普通話及一隊廣東話隊伍參賽,由家長陪同一起演出。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表現都很投入,他們不但自行製作道具,設計維肖維妙的造型,有些學生父母還會配合故事,扮演貓和老鼠的角色,充分體現家校合作、配合教學的精神。

學生樂於用普通話與遊客溝通。 學生及家長都很認真投入向觀演繹故事。

積極推行普通話教中文

  校方除了為學生提供多姿多采的學習活動外,更積極拓展普通話教中文的學習模式。學校計劃先從一年級開始,逐步推展至其他年級。負責一年級中文科的趙老師說:「上學期,我們主要以活動來營造校內普通話語境及學習氣氛,例如舉行普通話挑戰日,讓學生從遊戲中學習。學校更特聘一名普通話專才,協助推行全校性普通話活動,增加學生聽說方面的練習機會。下學期,小一普通話教中文便在課堂上實際推行,學生的學習先從詞語、課文朗讀入手,而電子課本的朗讀及拼音演示功能,在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但增強學生的集中力,並且有效提升同學的學習效果。」

  此外,老師亦運用很多不同的教學活動配合,例如:遊戲、比賽、角色扮演等,老師更善用了出版社提供的布偶及故事舞台,讓學生在堂上表演。學校亦為學生設計了一張「親子朗讀表」,鼓勵同學回家多用普通話及廣東話讀課文,並請家長評分,作為一個持續性評估。這樣的做法可以降低家長的憂慮,一方面讓家長了解到學生能掌握到兩種語言的讀音,另一方面讓他們定時知道子女的學習進度,增加對學校的信任。

  從整個訪問中,不難發覺,學校極為珍視家長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有了家長的配合,不但可以有效幫助老師照顧個別差異,而且學校和家長之間更可以保持一種伙伴關係,家長對課程增加了解,對學校及老師的信任又會隨之提高,所以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都會有所得益。

「親子寫作」滿載學生的精心傑作——文章及美食。 布偶及故事舞台成為了學生的表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