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6期 前期教訊:
第76期《現代教育通訊》:耳目一新──運用視像媒體訓練寫作與思維能力
耳目一新
──運用視像媒體訓練寫作與思維能力
袁兆昌
現代教育研究社編輯

 

老師要搞好課堂秩序,應付學校無限量突發工作,甚至變身商場特工出差巡邏……老師事務密密麻麻,廿四小時工作;學生則大可廿四小時玩樂。老師和家長最感棘手的是,無論編班準則如何,學生學習動機普遍不高,水平也總有參差。生活種種誘惑,佔據他們學習的時間。老師還能怪他們上網打機嗎?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情緒呢?如果及早為學生發掘生活素材,用以訓練高階思維,要他們廿四小時也會思考,培養出思維習慣,繼而訓練寫作……這個方向可行嗎?

思維訓練
記得就讀中六時,班主任兼中國語文及文化課老師陳淑怡,跟我們分享自己喜歡的歌手──古巨基,我即奉她為我偶像。游走於雅與俗之間,站在講台上既傳知識,也嘗試貼近學生生活,這個老師形象,深深吸引我們。

「新課程就是為了銜接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這個說法並不新鮮,而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思維訓練恰是高階思維模式。當時,我無論讀小說還是看電影,都搬出唐君毅的說法來推想一下。運用視像媒體作視像教材,可說是受高中語文訓練而啟發得來的。它不斷更新我對學科和文化現象的看法。

學生對流行俗物話題非常敏感,老師好意也自當心神領會吧。如果加以運用這些素材,我相信可以培養出學生學習的投入感。流行文化產物有它的可讀性,內容豐富,更有不少模仿經典作品的情節(《胭脂水粉》根本是巴金作品的翻版)。如果靈活運用,絕對可以訓練高階思維。

林寶山在《教學論》中,引錄郭生玉據布魯姆等教育學者「認知領域目標分類」的列表說明,將「批判、評定、斷定、結論、對照、解釋、支持、辨別」等思維元素,歸為認知的最高層次,有了高階思維的規模。而分析資訊、綜合觀點、判斷價值和創作表達,EMB歸為共通能力的研習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造力。《思考教學》一書也點出其中一種思維方法:選擇性解碼、組合和比較(Selective encoding, selective combination and selective comparison)。視像教材如何呼應這些思維元素?如何訓練學生寫作?我敢說無論學生程度高低,這些教材建議也能派用場。

從「視像媒體」到「視像教材」的條件
至於運用哪些視象媒體來訓練思維,如何運用它們,可參考以下圖表及點列:

﹝放大圖示﹞


視像教材範例:
《阿旺新傳》
思維訓練
‧分析人物對話,探討劇中表達的脫貧意識
‧分析角色處境,探討劇中公屋富戶的形象
‧分析劇集如何呼應現實社會的現象
‧綜合七十至九十年代女主角掙脫「工廠妹」身分的欲望
‧比較阿旺(郭晉安)與肥貓(鄭則仕)的形象
‧分析阿旺「愛跑步」的象徵意義(積極人生)
‧批判電視劇運用智障角色的手法

寫作訓練
‧就以上課題擬題一則

《浪漫滿屋》
思維訓練
‧分析文明社會中「白紙黑字」的原由
‧分析劇中婚姻與契約的意義
‧比較中國閨怨詩詞與劇集女性形象的異同

寫作訓練
‧劇中的契約和便條的格式
‧就以上課題擬題一則

《國產凌凌漆》
思維訓練
‧認識十五世紀達文西的科學發明
‧比較電影無聊發明(如太陽能電筒)與達文西發明
‧比較占士邦與周星馳的特務形象
‧分析《國產凌凌漆》如何呼應當代中國社會
‧批判「周星馳=無厘頭」的陳腔濫調
‧分析流行文化現象如何

寫作訓練
‧假如達文西在中國出生
‧就以上課題擬題一則

老師哪有時間「煲劇」?
流行文化研究素材,報上影評、劇評俯拾皆是,例如《明報》隔周載有香港著名影評人──湯禎兆先生影視媒體的評論文章,正是高階思維與寫作的文本教材。只要我們善用這些既有資源,在課堂上設學習重點,引用評論者觀點,從而訓練思維和寫作,便不怕學生再說「無事可記,無字可寫」了。

以學生的娛樂空間換取學習時間,就地取材,就是我想引出的訊息了。

老師或說:我哪有時間「煲劇」?其實,在課堂上提一提劇集和電影,學生就會踴躍發言,向你提供詳細資料了。一試無妨。

推薦報章及書籍
黎佩芬主編:《明報》.〈星期日生活〉
湯禎兆:《踏雜香港》,香港:青文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