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1期 前期教訊:
以英文故事書進行英語學習計劃的成效與啟示——譜一首教育與戲劇的協奏曲
譜一首教育與戲劇的協奏曲 ──  談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
◎陳皓薇

「教育戲劇」的英文是「Drama in Education(簡稱DIE)」,即是將戲劇的元素應用在教育的方法。它是一種重視過程且強調即時創作的戲劇活動,運用戲劇方式「有意義」地教導不同的課題,藉此引導參與者充分的發揮想像、彼此互動,並對課題深入了解。

甚麼是「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
至於「教育劇場(Theater in Education,簡稱TIE)」,跟「教育戲劇」相比是增加了「劇場」的元素,強調運用課程或社會課題當作主題,由專業水準的表演團體編排戲劇演出,供觀眾欣賞、參與或討論,並促進參與者進一步思考。可說是「教育戲劇」的劇場版,多了一種演員與觀眾的互動關係。

以上兩個教學法,普遍應用於歐美國家,特別是英國,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的發展已有多年歷史,教育戲劇普遍融入語文、公民教育與藝術課程之中,更有許多推廣教育劇場的專業劇團的相關資料,大家可參考國際戲劇劇場教育協會(http://educ.queensu.ca)及美國戲劇教育聯盟(http://www.aate.com)這兩個網站。

如何推展「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
了解「教育戲劇」和「教育劇場」這兩個陌生名詞之後,接著我們就會想:「這兩個東西究竟在教育上起著甚麼作用?兩者又有甚麼差別呢?」其實,「教育戲劇」就是教師將戲劇的元素應用在教學之中。這樣的教學,很多老師其實已經進行多年了,他們只是不知道這是「DIE」的一種罷了。

一般來說,教育戲劇包含了練習、戲劇扮演和劇場這三個部分。練習,指學生透過某些戲劇遊戲,體驗並表現感受的能力;戲劇扮演,則指扮演某一角色,在某一時間地點發生事件;至於劇場,則加入觀眾的部分,也包含表達與呈現的層面。以上三個部分,都是教師經過訓練後,可以獨立在課堂上應用、融入於課程教學的技巧。

至於「教育劇場」,雖然強調高互動、即時、參與的演出,但當中也會運用許多「DIE」的技巧,大可稱之為「DIE」的「劇場版」。與「DIE」相比最大的分別,莫過於具有「專業劇團」和「劇場」性質。亦即存在結構性的演出程序,由專業的「演教員」負責演出。在演出的過程當中會穿插許多「暫停點」,暫停劇情的發展,並在這個中止時刻,讓演教員與觀眾現場對話、討論、交流與互動,讓學生參與劇情的發展,也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台灣台南人劇團前藝術總監許瑞芳,曾多次參與「TIE」,到過數十所學校進行教育劇場的巡迴演出。他說:「『TIE』具有『劇場』的形式,能讓孩子體驗劇場的基礎運作,演教員和學生也能密切接觸與互動;而這兩點,正是『DIE』比較不強調的部分。」

「教育戲劇」如何融入教學
具有豐富「教育劇場」經驗的賴淑雅,在台灣多個社區大學開設培訓現職教師的「教育劇場」課程。初階班課程教授應用性較強的「DIE」;至於進階班課程,則進一步深入到專業的「TIE」當中。

實施「教育戲劇」的過程中,仍須注意以下四個步驟的效果。

第一步:戲劇的過程才是教育的目的
賴淑雅在社區大學內開設「教育劇場」課程,目的是希望讓在職老師體驗到「過程」才是戲劇教育的真正目的,演出反而是其次,不及前者那麼重要。她指出:「很多戲劇活動是用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透過戲劇活動,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互助合作與協調溝通。」所以,她覺得戲劇是自然而然生的。在活動跟遊戲的過程中以自已的身體作表演,這樣比完成後的結果更具意義。再者,「教育劇場」的進行方式也很符合今日教育界提倡的「做中學」概念。

第二步:老師能Enjoy在戲劇當中
有了觀念以後,接下來,賴淑雅希望老師能實際去體驗戲劇的活動與遊戲。她表示:「我常會跟學生說,你來的第一件事,不是學怎麼教戲劇,而是要先懂得享受戲劇。」老師要懂得解放自己和自己的身體;如果老師無法解放自己,enjoy在那個氣氛當中,就無法感染給學生。

其實,很多人到了某個年紀,就很難在人群面前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倘若老師能首先開展自己的肢體,實際「經歷」戲劇帶來的感受,相信這樣對老師自身或是教學都有很大幫助。

第三步:將戲劇的元素融入在教學上
了解觀念並實際體驗戲劇的感受之後,接下來就可以嘗試將戲劇的元素,運用在教學之中。

目前最常應用於教學的戲劇技巧,大概有以下幾種方法:(1)老師入戲:教師扮演某一情況中的角色,推動劇情發展,提出問題或解決問題。(2)說故事:敘述某件事情的原因、發展與結果。(3)戲劇遊戲:進行具有戲劇元素的遊戲。(4)靜像:以照相或影格的方式呈現一個情況,例如:在公車上一個咳嗽老人的情境。(5)角色扮演:模擬一個情境或扮演一個角色,即時發揮來解決問題。(6)坐針氈:扮演某一個議題或劇情中的角色,由其他人提出與角色相關的問題,扮演者須就相關的角色身分回答問題。例如:扮演電影《無間道》中的陳永仁,由其他人向他提出問題,他須要代入陳永仁的角色情境中回答問題。
教育戲劇就是將這些戲劇技巧,穿插應用於教學當中,不但可以作為教學的媒介,也能成為一種教學的工具。

第四步:讓戲劇提供課程更多的啟發
賴淑雅覺得,老師學習戲劇,最實際的用途,就是將之與課程教學配合,像運用戲劇教英文,就是常見的例子。戲劇除了對老師的課程教學有實際助益之外,賴淑雅更希望,戲劇不只是學科的教學工具、教學法,因為她覺得這樣使用戲劇,目的只局限於教授科目,而不是為教育孩子。

「教育戲劇」的應用實例
賴淑雅的學生中有人會拿戲劇來教自然科學,雖然他將戲劇作為工具應用,但他把觀念結合需求,將戲劇視為為一種發展人文的特質,把培養素養或能力的元素放進去。「像他製作一個食物鏈的戲劇活動,藉學生表演出食物鏈環環相扣的樣子,教導自然課的知識。」過程中,他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把食物鏈的其中一環拆掉:「食物鏈斷掉了,為甚麼會斷掉?」

賴淑雅說,食物鏈這個東西,教科書內會教,但食物鏈斷該怎麼辦,這是教科書內不會強調的。賴淑雅覺得那位老師有在思考,並且善用這個東西作為戲劇教育的素材,同時結合自然科學的知識。「我覺得這一方面是把自然科學的知識給活化起來,另外給劇場有更多介入的機會。劇場介入進來是一種啟發式的介入,而非工具式的介入。」

「教育劇場」該如何進入學校課程當中
「教育戲劇」著重教師教學的實用性,但是「教育劇場」的產生,非得要專業劇團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不可。台灣長榮中學的王良華主任表示,該校前後與台灣台南人劇團,合作了三齣「TIE」的活動。他說,當時得知台南人劇團正製作教育劇場的活動,覺得劇場的觀念可以和藝術治療拉上線。也能在演出當中,就某個課題跟學生討論,並得到多角度的思考,所以就進行合作。在進行的過程當中,校方首先挑選有興趣和有意願的老師,並以哪些班級為主;劇團也會提供相關的教師手冊,以及演出後的跟進工作。

王良華主任說在這樣的過程當中,老師的意願十分重要。台南人劇團的行政秘書何映嫻則覺得,劇團與學校的合作,需要學校的高度配合,畢竟劇場需要一定的經費和場地。此外,老師的態度也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劇團和老師合作的活動,老師必須了解教育劇場的理念,配合起來才會比較順利。

結語
無論是「教育戲劇」或是「教育劇場」,在強調多元活潑教學以及創意啟發思維的當代教育上,兩者之間都出現了一種交流與互動的機會。雖然,大多數的老師,對於「戲劇」很容易聯想成舞台上的表演,因而感到裹足不前。但是,具有教育意涵與教育思維的「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並不純著眼於演戲的部分;反而,在教育與戲劇的融合之下,更強調過程、互動、思考與啟發的教育觀。

也許,很多老師已經在課堂上使用了「教育戲劇」的教學技巧,只是他們渾然不覺。其實「教育戲劇」當中有更多類似的教學法寶。或者,有一些老師和劇團,正嘗試讓「教室」變成「劇場」,而這樣的劇場,可以和演員互動,也可以讓同學參與其中。

新一代的優質老師,所須具備的,不僅只是十八般武藝,甚至還需要三十六種教學小技巧。也許,透過戲劇與教育的結合,可以提供給你另外一個參考!

本文轉載自《康軒教育雜誌 On-line》 第38期
網址:http://www.knsh.com.tw。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