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9期 前期教訊:
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學模式:新課程、新教學──談中學中國語文新課程下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新教學──談中學中國語文新課程下的教學模式
◎譚老師
《會考中國語文》作者
前言
初中中國語文新課程於二零零二年九月正式施行,根據課程發展議會的計劃,三個學年之後──即二零零五年九月,高中新課程亦會於本港中學的高中施行。新中國語文課程與過去的最大分別,是捨棄了沿襲多年的範文教學主導模式,強調著重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評鑒能力及語文自學能力。

新舊課程教學的區別
舊日的中國語文科課程著重範文教學,教師平日多就著經典文章向學生詳述當中內容,繼而分析寫作技巧及修辭手法等。遇上古文篇章,更因學生不易理解而須逐句詳解,或精心炮製文言翻譯。這種學與教的模式十分沉悶,而教師亦覺勞而少功,學生完成課程後,或只能背誦範文的內容技巧,並未能具備全面的語文能力及獨立的思考分析能力。新課程提出「以學生為主導」的學與教理念,課程中所選教的篇章只是學生賴以掌握語文能力的工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單是背誦該篇章的內容大要或寫作技巧等資料,而是藉著研讀文章掌握某種語文能力。

新課程以能力為主導
新課程的教學目標重新釐正閱讀教學的功能,學生能否有效地閱讀便成為學習成與敗的關鍵。教師以往著重教授範文的內容和技巧,往往忽略了學生通盤閱讀策略的培訓。在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時,誤以為學生能夠寫出「標準答案」就是學得好。就算是課外閱讀,層次亦只流於覆述或綜合等能力,未能針對考核學生分析或評鑒等高層次的能力,屢為研究閱讀教學的學者咎病。新課程的精神強調以能力主導,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著重為學生提供完整閱讀策略的訓練。由基本的用字、詞彙及句子的推測理解方法、段落間的關連、上文下理銜接的推敲及文章主旨的綜合等,為學生奠下完整的閱讀策略,是新課程中閱讀教學的重要元素。

藉專題研習培養自學能力
新課程的另一項重要精神是強調學生自學,專題研習是訓練學生自學最有效的學習活動。以我校中一級的文化單元為例,以「飲食與中國文化 ── 民以食為天」為主題,學生須在完成學習這個單元後,分組進行有關中國飲食文化的專題研習。教師選取四至五篇關於「中國傳統飲食習俗及禮儀」的說明文作為教材,從主題方面為學生提供有關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基本資料,並藉此引發學生對該主題的興趣,並進一步指導學生於課餘自行搜集相關資料;另一方面,這個單元的語文能力重點是「說明的方法」,選文中展示各種說明的方法如「描述說明」、「數字說明」、「比較說明」及「定義說明」等,學生在完成學習本單元後,必須能夠掌握說明的能力,並寫作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字。

隨著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及掌握說明的方法,教師便將學習的重任交給學生。教師為學生分組,著學生自行商討專題研習內容,並設計一份食譜,說明烹調的方法及步驟,以及分析該菜式的文化意義。各組學生須於課餘時間相約製作菜餚,並將製成品帶返校園,供老師及同學品嚐及予以評價,學生就著整個研習活動的過程撰寫報告,並在課堂上作出匯報,由同學及課任老師評估成績。

專題研習的成效
實踐經驗顯示,學生在這種模式中的學習動機是有所提升的。而上述的單元設計亦配合新課程中「以學生主導」、「以能力為本」及「強調語文自學」等基本精神。本年度我校嘗試將中文科專題研習單元推廣至中二級(題目為中國傳統建築),並與綜合人文科及全方位學習科進行跨學科協作模式。跨學科協作的優點是能夠凝聚各科組教師的力量,為學生建構更全面的知識基礎及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例如綜合人文學科著重培訓學生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及解難能力等人際關係範疇的技能,或是教導學生設計問卷及訪問的技巧,以助其進行資料搜集的工作;而全方位課堂的特點是帶領學生走出課室,進行各種參觀或探訪活動,例如本年度的中一級學生便曾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有關「香港飲食文化」的專題,這對於同學進行專題研習有莫大的幫助。

總結
總括而言,新課程理念打破了以往範文教學主導模式對教師及學生的枷鎖,孕育出富有創意的學與教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