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7期 前期教訊:
檢討縮班縮校問題及學校應如何面對幼升小‧小升中——課程銜接意見:
『小一銜接』睇真D
◎黎鳳瓊校長
蔡麗娥主任
東華三院黎鄧潤球幼稚園

黎鳳瓊校長

蔡麗娥主任

前言
每年的八、九月期間,對一些剛入學的幼稚園學生家長來說是一個既緊張又憂慮的時刻,好不容易看著幼兒漸漸地適應學校生活,正放下心頭大石之際,幼兒很快又升上小學──這憂心忡忡的心情又再來臨。一般的兒童都會懷著興奮又好奇的心情踏進小學,因為他們知道這階段意味著他們不再是哭哭啼啼的小孩子,是另一學習階段的開始。但對一些較害羞、適應能力較弱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可能會懷著忐忑及疑惑的心情──想著教師是怎樣的呢?同學們又是怎樣呢?課室在哪裏?洗手間在哪裏?

以往家長因為憂心子女的學業成績,忙於督促他們做功課和安排課餘學習活動,因而影響正常的親子溝通,例如:問問兒童對新環境有哪些地方感興趣?遇到哪些困難等等?

家長的心聲
近年家長已開始關心此問題,加上全日制小學生不斷增多,家長更希望孩子能準備充足,滿懷信心地開展新里程。


高班同學參加小學,為銜接作熱身

孩子的心聲
升上小一的學生會表示希望能返回幼稚園讀書,因為他們對小一功課感到困難,如:對重組句子/作句子等感到非常困難,希望可以延後學習。他們對抄寫手冊感到吃力,加上默書範圍廣泛,他們要整天拿著課本溫習,影響玩耍的時間。記憶力稍差的學生,真的是行又記,走又記,睡醒又記。真的是不開心啊!他們認為小學生活哪有幼稚園生活的輕鬆快樂,呀!這些話真的聽得我們心也酸!

幼小銜接真的重要嗎?
學生由幼稚園升上小一,大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這段過渡期如能小心處理,是有助不同背景和學習需要的學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促進學習表現,而家長的關注與孩子的成長是息息相關的。【摘自: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幼稚園及小學組2003年《幼小銜接面面觀》】

香港教育學院
早於數年前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基礎學院」行政主任致電本校,詢問可否讓『小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四年全日制)』一年級學員到校作一星期的駐校體驗學習,當時真的感到很驚訝,基於互相學習的緣故,接納了他們到幼稚園實習,轉瞬間便四五年了。

每次與學員總結或討論時,學員都會反映出對幼稚園小朋友學習生活感興趣,出乎他們的想像,小朋友的學習能力是非常高的,他們更欽佩幼稚園的教師整日充滿著活力,與幼兒說故事、做美勞體能唱遊更顯活潑,工作能力高,對學生態度有耐心及愛心,雖然工作量很大,但一點辛勞疲態也沒有,還展露著笑容細聽幼兒的需要,一點也不清閑。實習期過後,他們都會流露出依依不捨的情懷告別小朋友及幼稚園教師。

從「體驗課」中領略「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作教學交流,實在很具意義──讓職前的小學教師能全面性地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及學習上遇到之困難,有助他們日後編排更適切的課程及活動,在愉快的環境下滿足兒童學習需要及能力的發展。在我幼教歷程中,於二十多年前已有一位小學校長親臨幼稚園參觀了解幼兒上課情況,後來更安排教師到園參觀,希望他們能體會「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猶記得當時有一位教師皺著眉頭說:「為甚麼他們上課也可以交談呢?」顯得有點兒不接受。

小學教師也在蛻變中
猶記得我們幼年時,大多數小學教師予人的感覺較為嚴肅,每每愛在學生面前說:「你應該……你要……」遇到有困難,學生也不敢跟他們說,為的是害怕受罰。

隨著教育改革二00一年黃大仙區的一所小學為加強與幼稚園的聯繫,以便了解幼稚園學生升讀小學所面對的問題,而開展了「小學與幼稚園教師專業交流會」,與區內十七間幼稚園成功地作教學文化上的交流,使到兩個不同的教育層面得以溝通,及早作好準備。後來更與教統局「課程發展處基礎教育組」共同合作「『幼小銜接種籽計劃』行動研究」,目的是希望透過此計劃分享經驗,讓其他小學得以借鑑,令幼稚園學生及早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摘自:聖博德學校「幼小銜接種籽計劃」】

每年都會安排高班學生參觀小學,讓學生了解小學的生活,多年來,但都是只瀏覽校園一週,並未真正親身體驗小學的學習生活。後來彼此共同參與「小學與幼稚園教師專業交流會」、「小學教師走訪幼稚園」、「幼稚園學生繪畫所憧憬的小學」、「幼生參觀小學」、「幼小運動會」等活動,當中小學教師對幼稚園的學習模式非常感興趣,發覺幼稚園學生專注學習的時間較短,但卻清楚明白自己分組時的工作,懂得將物品按標籤放回原位,特別是學生常規方面。教師一句讚美的說話,小朋友就會表現得積極和有禮貌。經過今次交流發現原來彼此間的常規要求都有所不同。

「小一銜接」誰人擔當重要的角色?
幼稚園方面可的工作:

家長:
  • 讓家長認識及了解小學現況,訂定「幼小銜接」活動,解除家長及學生升上小學的疑慮;為家長安排小學選校分享會,派發有關的參考資料;舉辦講座、提供參觀機會,讓家長及學生對小學有所認識。
學生:
  • 於學期末設「模擬小學生活」學習,讓教師與幼兒童討論他們「心目中的小學生活」,讓他們有一個預測及期待的心理。
  • 舉行早、午會,加強兒童集會排隊的經驗。
  • 聆聽鐘聲作息,學生自備茶點。
  • 模擬小一的課室佈置,安排不同教師進入課室授課。
教師:
  • 教師可採用不同形式的家課,例如:閱讀、資料搜集及親子合作的作業等;利用多媒體教學介紹部分小學的手冊內容、功課模式……等。

小學方面

政策:
  • 每年舉辦學校開放日,邀請幼稚園和幼兒園學生及家長參與。
  • 為剛入讀的小一學生組織迎新活動。
  • 加強家校合作,讓小一家長盡快投入及了解學校運作。
  • 調節教學的步伐,在學期初以學生適應小學的常規為學習重
    點。
教師:
  • 採用跨學科主題式的學習方法,靈活處理學習時間。
  • 學期初採用適應課程,如專題研習project。
  • 利用遊戲、唱遊等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
  • 多鼓勵、多表揚、多關懷,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小學榮譽學位」學員協助帶領學生校外觀察

教統局方面
對於「幼小銜接」教統局一向都扮演著中介角色 ,透過學校與家庭合作事宜小組每年刊印的小一概覽及發放網頁,讓升讀高班的家長有足夠時間理解現今小學的概況。
而教統局亦先後製作了《家長錦囊》小冊子、《親子伴讀故事.填色故事畫「升學了」》等資料,讓家長可於入學前輔助學生。

學校方面則扮演著一個協調者的角色,鼓勵學前及小學的教師在制訂幼兒課程和初小課程時應有較佳的協調,更鼓勵學前與小學之間建立緊密的地區網絡關係,安排交流互訪,促進彼此銜接。

幼小共同合作
於幼稚園高班下學期末,小學教師可邀請幼稚園學生親身體驗小學生活,與現讀的小一學生一起學習或遊戲,而幼稚園教師可回校與學生跟進及分享。幼稚園與小學可多舉行教師交流會、學校互訪、邀請對方教師參與學校活動等,也可彼此交流「學生學習生活」錄影帶,讓幼稚園學生於升讀小一前,對未來學校生活有所了解,而小學教師亦能認識幼稚園學生的學習模式。

幼兒愉快的學習,有賴幼小齊合作!

資料來源: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幼稚園及小學組2003年《幼小銜接面面觀》
聖博德學校與教育統籌局合作之「幼小銜接種籽計劃」分享會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親子伴讀故事.填色故事畫『升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