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6期 前期教訊:
整合閱讀:學前活潑閱讀一二三 ── 東華三院田灣幼稚園
學前活潑閱讀一二三 ── 東華三院田灣幼稚園
◎黃玉卿校長
東華三院田灣幼稚園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透過閱讀能增強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廣泛地吸收知識,建構一個可以觸類旁通的知識系統,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亦是個人終身學習的重要條件。根據「讀寫萌發」(emergent literacy)的概念,幼兒不必先認識每個字彙,而是透過閱讀才能學習閱讀(杜陳聲珮,2001)。幼兒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透過故事的意義進行推測,在真實的閱讀過程中,提升語文能力。


幼兒在課室中進行小組朗讀故事

最近一項有三十五個國家及地區參與的小學生閱讀能力研究指出,香港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僅排名第十四位,遠遜於教育資源不足的一些地區;另外,有興趣作課外閱讀的學生僅佔百分之二十一,排行全球榜末。香港正面向知識型社會,學生閱讀能力低,將拖累吸收知識的速度,影響國民質素。此項研究同時指出九歲前是學習閱讀的關鍵期,成人應提供適切的閱讀活動,使學生儘早養成閱讀的習慣(《明報》2003-04-10)。

然而,香港學生由於有地方語言的限制,形成口頭語和書面語的差距,不利語文的發展。相信只有真實的閱讀才是提供幼兒整理口頭語和書面語關係的機會(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002)。成人適宜朗讀文字幫助幼兒的閱讀發展,透過成人與幼兒的互動交流,幫助幼兒發展閱讀的能力和技巧,最終使他們提前進行獨立閱讀(江李志豪,1997)。


幼兒正進行早讀

幼兒與教師攜手合作戲偶演出

課程發展議會亦提出在學前及初小的閱讀任務,就是「學會閱讀」(課程發展議會,2001),指出閱讀是需要成人作引導,幼教老師應創設一個豐富的閱讀環境,通過朗讀圖書提升幼兒的語文能力。 Neuman & Roskos, (1993)指出幼兒對故事的感覺來自持久而規則的聆聽,從而深刻地影響他們對閱讀的瞭解及日後在閱讀上的熟練程度。因此,本校自創辦以來,便著重朗讀圖書的教學活動。從幼兒班開始,分別在課堂時間及早、午會中進行朗讀圖書。

在課堂時間由班主任每星期選取一本圖書,對幼兒進行大班及小組的朗讀。老師以書面語將文字聲情並茂地唸讀出來,經過重覆的朗讀,增強幼兒對圖書的理解及興趣;此外,為了培養廣泛閱讀的習慣,老師在早、午會時段選取一本圖書,每逢星期一、三、五隔日進行朗讀,並將圖書陳列在禮堂的推薦圖書架上,讓幼兒自行欣賞。

老師亦會在教學中,為幼兒提供真實的閱讀機會,由於互聯網上資料豐富,為閱讀教學有效地提供支援,老師可藉著網上資料,搜尋適合的網址,請幼兒進行網上閱讀。本校老師曾利用由香港電台製作的網址「親親孩子講故事」讓幼兒聆聽《小熊洗澡》,由於故事內容是通過電腦顯示,具有聲音和動畫影象,非常吸引,幼兒表現尤其專注。

老師如何提升幼兒閱讀的興趣
若要幼兒投入閱讀活動,老師需要設計多元化的課程。戶外參觀與閱讀驟眼看來似乎扯不上關係,但如果兩者配合得宜,可以為幼兒帶來豐富的閱讀經驗。我校老師曾帶領幼兒參觀以「西遊記」為主題的黃大仙鳳德公園,欣賞公園內佈置有關「西遊記」故事人物的塑像,以及花果山、水濂洞等故事環境。老師首先與幼兒在公園進行故事聆聽,當老師完成朗讀後,便與幼兒參觀四周環境進行觀察及討論,加強幼兒對該故事人物的認識及想象;在參觀香港動植物公園時,老師亦選取與環境相關的圖書與幼兒進行閱讀,並加以討論,同時讓幼兒進行寫生,回校後分小組製作圖書——《香港動植物公園遊記》,互相欣賞。幼兒對於自己的作品,非常有興趣地翻閱,熱烈討論,並將書中文字唸出來。

由於本校幼兒十分喜愛閱讀優質童書,在老師的引導下,對童書作家及插畫家也有一些認識。為此本校老師選取台灣圖書《小狗阿疤想變羊》,利用電子郵件聯絡作者龐雅文女士。老師讓幼兒閱覽電郵以及作者的近照,作者在電郵中並介紹近期新作《狐狸孵蛋》,而此新作的封面圖畫非常精美,故事簡介亦有趣,因而引起幼兒追尋另一本新圖書的興緻。錢伯斯(2002)指出,能讓幼兒與作者認識,正是搭起幼兒與圖書之間的一座最好的橋樑。幼兒因為能夠與作者進行溝通、互相認識,漸漸對圖書產生感情,這是幼兒一個重要經驗。

以戲劇的方式呈現故事,亦是其中一個增強幼兒閱讀興趣的方法。其實,所有的圖書都可以說是一個劇本,若將文字轉成影象,由老師和幼兒合作編寫劇本,加上音樂背景、服裝和道具,可以幫助幼兒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002)。因此,每月份各級老師都共同選取一本故事圖書,利用三個星期五的集會時段進行戲劇活動,第一個星期為幼兒朗讀故事,並進行討論;第二個星期由老師扮演故事人物,佈置場景,演繹故事內容;最後一個星期由老師與幼兒合作,進行戲劇演出。由於所有幼兒對故事都相當熟悉,他們的反應都非常積極,十分喜歡參與演出。


參觀動植物公園時,幼兒進行戶外寫生

故事主題活動促進幼兒獨立閱讀圖書
故事圖書不僅可以提供幼兒豐富的知識,增強字彙,從插圖中培養美感,還可以培養品格,帶來趣味,最能幫助幼兒統整生活經驗及滿足發展需要(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2000)。從本校老師的實證經驗中,發現以故事圖書作為教學單元,能夠提升幼兒的閱讀行為及閱讀興趣。在全年的主題單元中,老師分別會選取四本故事圖書發展主題活動,利用故事主題網(web)解構故事的學習領域,進行學習活動。每天為幼兒進行朗讀活動,並因應故事內容特色,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設計各項教學活動,包括識數概念、音樂、德育、體能等各學習範疇,並加強在語文活動方面的發展,讓幼兒能深入地了解各故事環節,吸收知識,對該圖書產生濃厚興趣。

由於幼兒每日大都環繞著主題圖書進行活動,因此便能增強幼兒的閱讀行為及對書寫的興趣,促進幼兒的獨立閱讀行為。本校高班老師曾選取台灣作者郝廣才的中國童話故事《七兄弟》為主題,以三個星期的時間進行活動。在過程中,老師利用故事情節及角色人物佈置課室,創造環境中的文字,由於老師每日都為幼兒朗讀這故事,幼兒便能將書中的文字與壁佈上的文字對照,很自然地把文字唸讀起來。同時,由於這故事是以韻文方式表達,文字有強烈的節奏感,老師設計各式各樣的遊戲,例如急口令及數白欖等方式,配合敲擊樂器響木、木魚和木棒等伴奏,突出語音和聲韻的特色,讓幼兒有節奏地唸讀書中的文字。這活動深受幼兒喜愛,自此幼兒更主動地拿著圖書自行朗讀。老師為鼓勵幼兒的閱讀行為能持續發展,更邀請有興趣的幼兒向全班朗讀,並加以讚賞。自此幼兒對圖書《七兄弟》非常熟悉及熱愛,無論在學校及家庭,經常主動朗讀此書,他們的閱讀行為頻率不斷增加,令家長也雀躍不已。


老師在公園中進行朗讀故事

幼兒觀賞《西遊記》壁畫

總結
學校能否營造閱讀風氣,實端賴老師的努力,然而老師的「信念」是一個主要推動因素,使能積極尋找教學點子誘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因此,本學期我們嘗試組織教師讀書會,讓老師揀選喜愛的優質童書,定期進行推介及討論。通過參考故事導讀及個人的體會,細味書中的文字和插圖,藉以提高老師對故事圖書的敏感度和欣賞能力,當老師能夠掌握對圖書的深層體會時,便更有助幼兒對圖書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從本校推行閱讀的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到:

「天長地久與書為友,就從歡喜閱讀開始」。

參考資料
1 艾登、錢伯斯著,許慧貞譯(2002):《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2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編著,柯華葳、游婷雅譯(2002):《踏出閱讀的第一步》,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3 課程發展議會(2001):《課程發展路向——學會學習》,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
4 江李志豪著,(1997):《幫孩子打開閱讀之門》,香港,成長綜合服務中心。
5 杜陳聲珮編,(2001):《六個朗讀圖書的歷程》,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6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2000):《童書非童書》,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7 Neuman,S.B.,&Roskos, K.A.(1993).Language and learning in the early years :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本期教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