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9期 前期教訊:
讀破萬卷書──學會學習「分享研討」 讀書會活動
學會學習「分享研討」 讀書會活動
鄺志雄
前教育署圖書館館長
現代教育研究社項目發展總監
前言

「經典名著研讀基金會」
在1947年,一間名叫「經典名著研讀基金會」(The Great Books Foundation)的不牟利機構在美國芝城成立了。這個機構推行一個叫「分享研討」的研讀方法進行讀書會活動。這個讀書會活動在本港是由「經典名著研讀基金會」和現代教育研究社共同開發的。透過讀書會活動,參加者在熟讀一篇大家同意交流的文學作品後,一起探求作者所欲表達的意念。由於參加者所持角度不同,對該作品的理解亦因而有異。所以交流討論,有助發掘作品的不同層面,從而加深,甚至改變讀者對作品原先的理解。

討論.深入作者筆中內涵
讀書會活動的精要,在設計用怎樣的提問才能幫助讀者去理解一篇作品。討論未開始前,組員必須熟習該作品內容,組長先就該作品要求組員提出一條準備與組員共同探討的問題,這條問題必須有值得討論的地方,引用張五常先生一篇文章內的看法:

任何問題我必先從多個角度入手,直至自己能找出一個有新意的,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才發問。赫舒拉發本人總把問題重點所在說得一清二楚,這樣一來,學生就被帶動去想,再愚蠢的也總有話說。
張五常 (29.6.1990)

這方法摒棄了傳統的講授和讀文解義的方式,採用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導師/組長只負責選材、編寫問題、主持討論,規定不能夠暗示或提供答案,免得學生受猜測「答案」的影響而不願意積極地去思考和發揮。組長會就著組員的答案引導討論,要求他們解釋所持答案和問題的關係,並請他們從作品中提出論證。在整個分享討論過程中,組長只是小心提問,並幫助把問題重點所在說得一清二楚。由於組長不能提供意見或答案,參加者須自行獨立思考。經過不斷的驗證及意見交流,他們不但聽取很多不同意見,也能從紛紜的意見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更因此而建立一套剖析問題的方法。

提問.刺激讀者思考
大家這樣反覆地去研究一篇作品,交換意見,互相質詢,「打爛沙盤問到底」,務求捕捉到原著的精神,已經超越了一般閱讀的習慣,走上協作學習的道路了。導師只擔任「觸媒」和「催化」的作用,表面看來是放棄了傳授知識的任務,省了很多教授的工作。其實他要設計一些能夠刺激大家思考,不斷給大家提問衝擊性的問題,迫使大家發揮潛能,並不是容易的。在設計上不但要周詳,備課要充足,還要隨機應變,令討論的氣氛高漲,才能夠收到預期效果。

反思.培養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
讀書會活動幫助參加者養成反思的習慣。正如約翰 ·杜威博士所說,反思是一種思維訓練,它包括嚴謹地反覆思考,透過淘汰、聯系及排比方法,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反思過程中,參加者學會了如何全面考慮別人的意見,如何衡量相反的論點,以及如何在有需要時修正自己最初的觀點。在學習的目標來說,培養正確而積極的態度和價值觀是很重要的一環,也只有透過這種活動才可以將閱讀帶上更高層次。

為「終生學習」作好準備
讀書會活動培養思想的靈活性,使我們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並對不同的意見進行分析和批判。因此,透過參與這個讀書會活動,作出提問,積極尋求答案,衡量別人的意見,增強自己信心,提高思考能力,以應付不同知識領域上的問題。這種訓練,將可以為未來漫長的「終生學習」作好準備。

組織各人觀點,找出最終答案
讀書會活動必須由參加者和組長共同悉心培育,才可以發揚光大。參加者必須明白:大膽,甚至是錯誤的假設,可以加深各人對作品的理解,因為進行分享研討法時,必須先將各人的意見匯集,才可找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同樣地,組長必須對錯誤的假設和意見予以忍耐,有時觀點會有差異,但需要容納一些不同的意見和立場,這樣才可以慢慢走出最後的同一步伐;了解「和而不同」的真義,這也是活動最重要的一個目標。當組長及組員逐漸掌握理解問題的技巧,並懂得如何互相合作時,帶領討論時就會較為輕鬆了。

學會學習「分享研討」讀書會活動,協助參與者深入欣賞文學、哲學和其他學科的傑出作品,加強他們的語文能力,思維方法,表達能力和欣賞別人的意見。持之有恆,對於提高我們對作品的鑑賞力和自己的文化水平日都是一個終生自學的好辦法。